一、別除權的受償償順序
(一)擔保物權競合時的清償順序
1.同一擔保性質的別除權間的清償順序
當同一債務人財產上抵押權競合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處理,即: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定清償:
(一)抵押權已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二)抵押權已登記的先于未登記的受償;
(三)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關于動產質押和以交付權利憑證為設定條件的權利質押,因動產和權利憑證需實際轉移至質權人,故在此情形下不會出現質權競合。但不以交付權利憑證為設定條件的權利質押可能出現質權競合。清償順序原則上按登記或設定的先后順序確定。另,轉質亦可能導致質權競合。轉質權人的權利是由質權人設定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四條第一款“轉質權的效力優于原質權”之規定,轉質權人的清償順序應優先于原質權人。
留置權的發生和享有,以留置權人占有留置物為前提。債權人如未合法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則留置權不成立;留置權成立以后,如債權人喪失對債務人的動產的占有,則留置權存在的基礎喪失,留置權歸于消滅。故同一債務人財產上應不存在留置權競合的情形。
2.不同擔保性質的別除權間的清償順序
(1)當同一債務人財產上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
動產不僅可以設定質押,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設定抵押。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抵押不以占有為必要即可設定,而質押必須以轉移占有的方式才能設定。
(2)當同一債務人財產上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合或者質權與留置權競合時
留置權是法定擔保物權,抵押權、質權是意定擔保物權。如允許動產抵押權、動產質權優先于留置權,則無異于鼓勵定作人、托運人、存貨人等以其定作物、托運物、保管物等為客體設立動產抵押權、動產質權,以排除留置權的適用,并可能導致留置權制度的功能減弱甚至喪失,最終降低承攬人、承運人、保管人等從事承攬、運輸、保管等業務的積極性。所以,應賦予留置權優先的效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的規定,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例外情形在于,當留置權人經留置物所有人同意,以留置物設定抵押或質押的,該抵押權或質權應優先于留置權。
(二)法定特別優先權與擔保物權競合時的清償順序
法定特別優先權的權利內容、構成要件均由特別法作出規定。因而,在法定特別優先權與擔保物權競合的情況下,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法定特別優先權應優先于擔保物權受償。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了船舶留置權、船舶抵押權、船舶特別優先權競合時的受償順序:船舶優先權先于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后于船舶留置權受償。
二、別除權內容
1、破產企業以自己的機器設備為自己的債務提供抵押擔保
(1)如果債權人不放棄優先受償權:機器設備不屬于破產財產,其債權不屬于破產債權。
(2)如果債權人放棄優先受償權:機器設備屬于破產財產,其債權屬于破產債權。
2、破產企業以自己的機器設備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
(1)如果債權人不放棄優先受償權:機器設備不屬于破產財產,債權人的債權不屬于破產債權。
(2)如果債權人放棄優先受償權:機器設備屬于破產財產,破產企業的擔保責任解除、由債權人向主債務人追究民事責任,其債權與破產企業無關,當然不屬于破產債權。
3、第三人為破產企業的債務提供抵押擔保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別除權的受償順序的相關內容,不知道大家看完后,是否清楚。優先權為法定權利,不由當事人約定設置。特別優先權以破產人的特定財產為請求對象,是別除權的基礎權利。如果大家依然還有疑惑或者其他法律問題歡迎到律霸網官網咨詢,會有專業的律師為大家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間接損失賠不賠
2021-02-24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遭遇套路貸到哪里報警
2021-03-04身體損害認定交警承擔費用嗎
2020-12-07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解除收養關系協議書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23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