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對破產申請進行審查,認為破產申請符合法定的立案條件而決定受理,導致破產程序的啟動。破產程序的啟動引起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破產是一種特殊的償債程序,是通過債務人主體資格的消滅來實施其債務清償的。這就意味著這種清償行為的法律后果是雙重的。一方面,它使債務得到部分或全部清償;另一方面,當清償完結后,債務人的經濟生命也隨之喪失;法律上民事主體資格以及反映這種資格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也相應消滅。破產程序的啟動,導致同破產財產和破產債權有關的、正在進行的其他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的中止,或民事案件管轄的轉移(以債務人為原告,案件已進行到二審程序的除外);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中止。故破產申請的立案審查尤顯重要。
一、破產立案審查適用的法律
由于我國的破產法律制度尚未統一,從而出現了同是破產案件,但由于破產主體性質不同而產生法律、政策適用各異的情況。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頒布于1986年,1988年開始實施,受時代的局限,具操作性的內容較少,原則性規定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對該法進行了第一次司法解釋,為破產申請的審查和案件的受理提供了很重要的裁判依據。同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頒布,實踐中出現了兩套破產還債程序。前者適用于全民所有制(國有)企業破產,后者適用于國有企業以外的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這二個法律在破產程序的啟動上,保留了較濃了行政色彩,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甚吻合,條款也較為簡單、粗糙。再往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黨的十五大作出了“鼓勵兼并,規范破產,實施再就業工程”的重大決策,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批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必然要退出市場,造成了破產案件不斷上升的趨勢。不少省法院和部分中級法院起草了破產案件受理和審理方面的規范性意見,以指導本轄區法院受理和審理破產案件。為規范和指導各地人民法院準確適用企業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中的破產還債程序,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自此,我國的破產法律制度形成了“以法律為指導,以解釋和意見為主導”的狀況,具體表現為,破產申請的立案審查以企業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為主要法源,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為依據,以各地的地方法規和地方法院的指導性意見為補充,并執行國務院國發(1994)59號和國發(1997)10號文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出資證明有哪些,如何收集買房出資的證據?
2021-01-12買賣合同如何審查,買賣合同審查的注意事項
2020-12-03清算前規定債權債務由原股東承擔是否有效
2020-12-18股權轉讓
2021-03-15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導致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