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偽劣商品不知情的情況會如何處罰?
如果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生產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或者受他人欺騙等完全客觀原因導致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出于過失,而非出于故意的,則行為人不構成本類犯罪。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為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必須是出于明知。所謂明知,是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已經確實知道生產、銷售的物品屬于偽劣商品或者根據客觀證據、情形證明行為人確實可能知道其所生產、銷售的物品是偽劣商品而不是其他物品的情況。“明知”不等于“確知”。只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結合行為人主觀情形,證實行為人在主觀上出于能明知而且可能明知而行為人不能否認即可。根據本類犯罪的性質和實際生活中的發案情況,本類犯罪主體在主觀上大都具有謀取非法經濟利益之目的。過失不構成本類犯罪。
二、在司法實踐中,判斷銷售者是否明知,宜綜合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主體資格是否合格,即行為人是否具備正當的商業主體資格。
二是進貨渠道是否正當,即行為人是否從有正規合法手續的生產廠家或供貨商處進貨,有無正規的進貨手續或合同。
三是交易活動是否公開,是否經過公開招、投標活動定購的商品。
四是成交價格是否合理,即成交價格是否與市場價格相距甚遠,或者在購銷活動中是否存在高額賬外暗中回扣。
五是商品標志和外觀質量是否合格、齊全、是否粗制濫造。
同時,還要考慮銷售者本身素質的高低,是否具有相關的業務知識和經驗等等。
此外,應當指出的是,“明知”并不等于“確知”,只要行為人知道所售商品有可能是偽劣商品,而事后經檢驗確認該商品屬偽劣商品,即可認定行為人對所售的偽劣商品系明知。
總之,通過以上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對象、構成特征和界定范圍的論述,使我們在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正確把握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構成特征和罪與非罪的界限,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做到不枉不縱,該罰款的罰款,該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犯罪活動,才能遏制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
如果不法分子制造并銷售產品超過了五萬元后則會認定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銷售的數額一般在銷售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都應當被認定為情節嚴重的,造成別人傷害或者死亡的應被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的,而且根據不同的犯罪情節,判處的力度也會不一樣。
什么是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
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構成條件是什么?
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的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車撞死人逃逸怎么處理
2020-12-252020最新勞動爭議仲裁法全文
2021-02-09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朋友圈海外代購假包怎么舉報
2021-03-0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婚姻糾紛一方不同意能離婚嗎
2020-11-10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