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仲裁和解后的法律效果
當事人進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也就是說,當事人自行和解并達成和解協議后,具體法律效果如下所述:
1、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
該裁決書與仲裁庭對爭議案件經過審理,行使仲裁權作出的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首先,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案件作出了終局的確定,對基于同一事實與理由的案件,當事人既不得再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對該具有法律效力的裁決書,非經法定撤銷程序,任何機構都不得改變其內容;其次,具有強制執行力,即如果義務人不履行該仲裁裁決書中所確定的實體義務,權利人可以該裁決書為依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從而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
2、撤回仲裁申請。
當事人經過自愿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后,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當事人提出撤回仲裁申請后,只要仲裁庭對該申請經過審查,準許當事人撤回仲裁申請,這既意味著仲裁庭無須再對該爭議案件進行審理并作出仲裁裁決;也意味著當事人在達成和解協議后,通過撤回仲裁申請的方式終結了仲裁程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經過自行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后,采取撤回仲裁申請的方式與請求仲裁庭作出仲裁裁決的方式不同:采取撤回仲裁申請方式只是以自愿達成和解協議的形式在雙方之間解決了爭議,重新確定了雙方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但是,這種確定并未獲得法律效力,即義務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所確定的實體義務時,權利人無權依據該和解協議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事人撤回仲裁申請后反悔的可以重新申請仲裁。所以,如果當事人在和解之后采取撤回仲裁申請的形式,就要承擔對方當事人有可能不履行和解協議,再次申請仲裁裁決的風險。
什么是仲裁和解
所謂仲裁中的和解,是指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案件后,仲裁庭作出仲裁裁決前,雙方當事人通過自愿平等協商,達成和解協議,以解決爭議案件,終結仲裁程序的活動。《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在理解這個問題時,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和解是雙方當事人的自愿行為,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參與。
2、和解作為當事人自行解決爭議案件的活動,需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3、和解的時間需在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案件后,仲裁庭做出仲裁裁決之前。
所以,當事人如果在仲裁的過程中覺得有必要進行和解,就一定要知道和解的時間以及方式。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當事人仲裁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如果當事人選擇在仲裁過程中進行和解,最好能夠讓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用以強制執行力作為后盾,來促進協議的順利執行。更多相關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商標注冊中共同申請的代表人應如何確定
2021-02-02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哪時候可以去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0-11-20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老人超市摔倒應該誰負責
2021-03-24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實習期最長是多久
2021-01-06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保險受益人 Beneficiary
2020-11-13關于承包地登記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