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的是,我國的父母對于未成年子女所負擔的義務是非常多的。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兩種義務就是監護義務和撫養義務。因此很多人比較困惑,這兩種義務有什么區別,比如說監護人有撫養義務的相關規定是怎樣的?下面為大家介紹。
一、概念界定
撫養權,是指父母(包括繼父母、養父母)對其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擁有該權利的一方或雙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權決定是否與子女共同生活,該權利在子女成年時即消滅。
監護人,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監護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并依法律規定產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是否有撫養義務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條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
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
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三、哪些人不能作為監護人
由于監護人負有監護職責,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益關系重大,有較多的立法例通常都規定了不得擔任監護人的消極資格。不得作為監護人的人主要包括:
(1)禁治產人、準禁治產人。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申請由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準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耗弱、聾、啞、盲、浪費人經申請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禁治產人、準禁治產人的范圍各國立法有差異,有些國家之規定了禁治產人,如法國、德國;有些國家既規定了禁治產人又規定了準禁治產人,如日本、意大利。我國民法通則未規定禁治產人和準禁治產人。
(2)被判處刑罰的人、失蹤人。法國民法規定,被判處刑罰的人排除其任監護職務,已任職責當然解除。日本民法規定,行蹤不明不得擔任監護人。
(3)破產人。日本民法規定,破產人喪失監護資格,但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規定,破產不為喪失監護資格的事由,但破產人因無支付能力,在監護人的指定和選定時,應慎加選擇。
(4)外國人。日本民法和法國民法規定,外國人不得為監護人。但法國民法又規定,有親屬關系的外國人有監護資格。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民法通則》對此未規定。但依《民法通則》第8條規定,應解釋為外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撫養它既是一種義務,同時它也是一種權利。而在我國,監護人對于未成年子女,他是負有監護義務的。在監護義務當中,比如說監護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以及生活的。由此可知監護人是有撫養義務的。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0-11-25農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資,如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2020-12-15與外商投資有關規范性文件未公布的是依據嗎
2021-02-10發生交通事故怎么報案
2021-03-20撫養費是否包括教育費
2020-11-24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