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受侵害的形式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
二、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法律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主要就是三種,包括侮辱、誹謗以及在新聞報道中有嚴重失實的情況,對他人名譽造成了損害。一般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并不會直接認定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而在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那么才有可能按照這兩罪中的一種來定罪處罰。因此,一般名譽侵權,往往被侵權人追究的就是侵權人民事方面的責任。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時傷害共同傷害區別是什么
2021-01-09刑事案件法院什么時候給舉證期限
2021-02-08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害如何賠償
2020-11-22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怎么規定
2020-11-22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軍人提出離婚的管轄范圍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0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股權出質可以辦理股東變更嗎
2021-03-19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