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被侵害名譽權怎么辦?
公民被侵害了名譽權是可以向司法機關起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根據這一規定,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應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一)在侵害對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當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如某些“紀實”文學作品,在 “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侮辱、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向的對象,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
(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應當指出的是,侮辱和誹謗可能是公開的,也可能是不公開的。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并不要求范圍很大,即使當著一個人的面,對另一公民進行侮辱和誹謗,也屬于公開侵犯他人名譽權;不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包括在給他人的信件中對該人進行辱罵、誹謗,或者在無第三人在場時對他人進行侮辱。如向他人身上潑糞便、用錄音機播放叫罵聲等。這種侮辱不一定在社會上造成公開影響,但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因此也構成了對公民名譽權的侵害。
(三)在主觀過錯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過失。在一般情況下,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只能是故意,絕非過失。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新聞報道失實或履行職務的疏忽,也可能造成他人名譽權的損害。如報刊、雜志因審查不嚴,刊登、發表或轉載有損他人名譽的文章,并不能因為是過失而免除其民事責任。又如醫療機構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公民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愛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亦構成對該公民名譽權的侵害。
(四)在客觀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譽權的事實。
所謂名譽侵權的事實,是指侵害人從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損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而給被害人帶來了名譽方面的損害。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客觀事實存在,陳述真實,就不構成名譽侵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陳述的內容虛假與否,不是名譽侵權的必要前提,關鍵在于所陳述的內容是否是法律所禁止的,是否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譽。如果陳述虛假,但無損他人的人格和名譽,不違反法律,就不構成名譽侵權。反之,如果違反法律規定,發表有損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言論,涉及的事實雖然真實,也可能構成名譽侵權。如故意指責某人不修邊幅、暴飲暴食、抽煙酗酒、行為放蕩等,雖然可能是真實的,并不存在捏造事實的問題,但若給該公民的社會綜合評價和個人正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則有可能構成名譽侵權。
(五)在后果上,對被侵害人的名譽造成較嚴重的損害。
所謂造成損害,是指由于侵害名譽權行為的發生,使被侵害公民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之所以強調較嚴重的損害,是因為侵害名譽權行為所造成后果的程度,是民事侵權行為與一般不道德行為、行政違法行為以及刑事犯罪行為相區別的一個重要客觀標準。在審判實踐中,對于公民之間、鄰里之間、同事之間、親屬之間發生的一般口角糾紛,互相雖有辱罵,但不足以影響對方名譽,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一般不構成侵害名譽權;對于在公共場所侮辱、誹謗他人,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行政處罰的, 也可以不再作為民事訴訟處理;對于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則應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責任。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包括:
(1)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A.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B.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C.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等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并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六項的規定處理。
(2)賠償損失:
A.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
B.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只有有些公司的高級管理者以及明星等特殊群體具有名譽權,其他人一般是不具有此種權利的,故此名譽權的侵犯無疑會伴隨著經濟權益也一樣會受到侵害,故此在任何人只要是其名譽權受損,都是可以在書寫訴狀之后向法院起訴的。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非訴執行期限是多久
2020-11-08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公司贈與員工股權協議書有效嗎
2021-03-03土地轉讓金誰出
2021-01-11什么是遺囑 怎樣立遺囑
2021-02-07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