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就總體上而言,名譽權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1.權利人有權維護其名譽,要求他人對其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使其在社會中獲得應有的尊敬。
2.權利人有權排斥他人對其名譽的侵害,并要求加害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對他人的名譽權進行侵犯,一般是對他人名譽進行貶低,而對侵犯名譽權的主要方式有三種,包括侮辱、誹謗以及新聞報道嚴重失實導致他人名譽受到了損害。而在被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時,侵權人需要承擔由此帶來的法律責任,而被侵權人此時有權要求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犯罪在哪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附條件的租賃合同能隨意解除嗎
2020-11-30惡意搶注商標該如何
2020-11-23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排除妨礙和排除妨害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3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什么樣
2021-01-2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