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廣大進城務工人員(俗稱“農民工”)的工資拖欠糾紛,司法解釋有無規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答:為廣大進城務工人員(俗稱“農民工”)提供有效的勞動法保護,特別是積極解決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的問題,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直著力解決的問題。在過去的有關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中我院規定了相關的保護措施。這個解釋主要的新意就是明確勞動者以單位的工資欠條作為證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項措施也是方便廣大農民工依法追索工資的舉措。
作出此解釋是因為審判實踐中,有的法院將農民工憑工資欠條追討工資當作勞務報酬糾紛,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普通民事案件直接處理;有的法院則按照勞動爭議案件對待,要求仲裁前置,走“一裁兩審”的法律程序。從審判的社會效果來看,后一種處理方式程序相對繁瑣,時間消耗較長,農民工往往難以等待,特別是農民工的工資到了歲末年尾就會出現討要高峰,外出務工者急于拿到工錢后返鄉過年,長時間的等待容易引發惡性事件。如果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持工資欠條直接起訴到法院的,視為追討勞務報酬,就可以不經仲裁程序,及時保護勞動者應得的工資收入,對勞動者來說就是一個滿意的結果,這也是廣大農民工滿意的選擇。至于在普通的民事審判中如何貫徹最低工資的強制性標準并審查工資欠條的合法性?我們認為,無論從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工資的角度,還是從民法上保護勞動報酬的角度,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標準都不能低于當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從工資具有社會分配的屬性考慮,還應當參照用人單位相同工種、相同崗位的人員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應得的工資;無故拖欠工資的,應當依法支付25%的賠償金。這與我們民事審判實踐中將大量的勞務報酬糾紛作為普通民事案件處理的方針是一致的。
當然,司法解釋第三條是為了順應當前社會的現實需求,突出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指導思想,及時有效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直接作為普通民事案件處理。如果勞動者愿意將此類糾紛申請勞動仲裁,通過仲裁處理糾紛也是可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扣工資最多不能超過多少
2020-11-13醫療損害責任認定只適用哪些情形
2021-02-23私人出售口罩違法嗎
2021-03-05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雇員在從事雇傭工作中與雇員之間存在合伙關系嗎
2021-01-24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抵押登記在債務履行期滿多久有效
2020-12-28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