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和財產權的規定是什么?
名譽權和財產權的規定是有一些人員利用網絡或者是其他方面手段侵犯他人的權利,從而獲得一些利益,名譽權和財產權的規定是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人格尊嚴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是社會或他人對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商譽、功績、資歷和身份等方面評價的總和。公民、法人享有維護自己獲得公正社會評價的權利,是其參與社會關系,進行正常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保障,法律禁止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二、法律規定,
名譽權主要包括公民名譽權和法人名譽權兩種。公民的名譽權通常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進行真人真事的報道都不得與事實不符,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
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名譽;
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損害其名譽。法人的名譽權雖其本身無直接經濟內容,但往往對法人活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重大影響。機關事業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其社會威信就可能降低,工作計劃就可能受阻;企業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就可能使其生產、經營、銷售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侵害公民、法人名譽權的行為主要有:
其一,以侮辱方式侵犯他人名譽,即以口頭、書面或暴力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貶損他人人格。
其二,以誹謗方式侵犯他人名譽,即以隱瞞真相、捏造事實并加以傳播的方式詆毀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尊嚴。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主要有:新聞采訪報道中,嚴重失實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文學作品中虛構事實,對他人進行誹謗的;傳播謠言對他人進行侮辱的,等等。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既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方式,也可以是以行為動作的方式;既可以表現在電視、報紙上,也可以體現在電腦網絡中。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并且實施了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造成了對他人的侵害,均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
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于他人的名譽權的保護的力度是非常的重大的,但是經常可以在微博等社交軟件當中看到辱罵他人的一種行為,并且降低了他人的一個社會性的評價,并且還有一些龐大的組織,就是專門的來進行他人的名譽權的侵犯,從而牟取利益。
侵犯名譽權犯罪在哪起訴
侵害名譽權打官司需要繳納多少訴訟費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時候
2021-01-04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
2021-02-10股權轉讓需要到現場嗎
2021-03-22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不動產還是什么
2020-11-20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拆遷時土地出讓與劃撥有區別嗎
2021-01-24工業土地轉讓流程
2021-03-07拆遷時以航拍圖確定房屋是否合法,正確嗎
2020-12-09什么樣的拆遷補償協議無效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