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定》針對過去相關規范性文件規定較為原則、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對保密措施,打擊報復的情形,保護舉報人的措施,保護、獎勵對象的范圍等都作了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增強了規定的可操作性。
8條措施對舉報人實行嚴格保密
舉報工作是依靠群眾查辦職務犯罪的重要環節,也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檢察機關愈加注重依靠群眾力量查辦職務犯罪,重視和尊重人民群眾舉報權利、調動和保護人民群眾舉報積極性。但在實踐中,職務犯罪舉報人的保護、獎勵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完善,比如保護工作的分工不夠明確,缺乏具體、有效的保護措施,舉報人遭受威脅時求助無門,隱性報復難以查處,獎勵金額偏低等等。對于這些突出問題,《規定》都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革完善的對策和措施。
實名舉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舉報人最關心的問題。《規定》在鼓勵個人和單位依法實名舉報職務犯罪的同時,對保護、獎勵舉報人的各個環節都規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將泄密的可能降到最低。據萬-春介紹,《規定》在受理、錄入、存放、報送舉報線索和調查核實、答復舉報人等環節集中規定了8條保密措施,強調嚴禁泄露舉報內容以及舉報人姓名、住址、電話等個人信息,嚴禁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人或者被舉報單位。
在有些情況下,舉報人將以證人的身份進一步配合檢察機關辦案。對此,《規定》要求檢察機關采取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的保護措施,可以在起訴書、詢問筆錄等法律文書、證據材料中使用化名代替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同時建議法院采取不暴露舉報人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在后期獎勵環節,《規定》也強調,涉及披露舉報人信息的,應當征得舉報人同意。
3種方式對舉報人實行嚴密保護
舉報人應當由誰來保護、采取哪些保護措施,一直都沒有明確清晰的規定可以遵循。此次出臺的《規定》明確了舉報人保護工作的分工,規定對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保護主要由檢察院負責。如果舉報人直接向公安機關請求保護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公安機關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并及時通知受理舉報的檢察院。
舉報人向檢察院實名舉報后,其本人及其近親屬可能遭受打擊報復,檢察機關如何采取及時有效的保護措施,社會普遍關注。《規定》制定了不同情形下的三類保護措施:一是舉報人及其近親屬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采取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對舉報人及其近親屬人身、財產和住宅采取專門性保護措施等;二是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因遭受打擊報復受到錯誤處理的,建議有關部門予以糾正;三是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因遭受打擊報復受到嚴重人身傷害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協調有關部門依照規定予以救助。
萬-春表示,《規定》還特別指出,對有證據表明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可能會遭受單位負責人利用職權或者影響打擊報復的,檢察院應當要求相關單位或者個人作出解釋或說明。應當給予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的,檢察院可以將相關證據等材料移送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由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3檔層次對舉報人進行適度獎勵
舉報獎勵在激發群眾舉報熱情、促進職務犯罪查辦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此,《規定》對進一步做好獎勵工作進行了明確。
《規定》明確了舉報獎勵的基本條件:舉報線索經查證屬實,被舉報人構成犯罪的,應當對積極提供舉報線索、協助偵破案件有功的實名舉報人,給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質獎勵。此外,規定還提出舉報單位為案發單位的,應當綜合考慮該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在案件偵破中的作用等因素,確定是否給予獎勵。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舉報積極性,《規定》適當提高了舉報獎勵金額的上限,規定每案獎金數額一般不超過20萬元;舉報人有重大貢獻的,經批準可以在20萬元以上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有特別重大貢獻的,經批準,不受上述數額的限制。
《規定》還進一步強化了對保護、獎勵工作的監督,明確了在保護、獎勵舉報人工作中失職、瀆職的法律責任,規定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泄露舉報人姓名、地址、電話、舉報內容等,或者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人;應當制作舉報人保護預案、采取保護措施而未制定或采取,導致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受到嚴重人身傷害或者重大財產損失;截留、侵占、私分、挪用舉報獎勵資金,或者違反規定發放舉報獎勵資金等情形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紀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哪些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負擔
2021-02-13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被保險人從第三者取得損害賠償的,保險人還用賠償嗎
2021-01-10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有什么不同嗎
2020-12-28國有劃撥土地轉讓
2020-11-09農村拆遷空掛戶有補償嗎
2020-12-24拆遷后無法安置房屋該怎么賠償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