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1、如果施惠人不是故意或者沒有重大過失的話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好意施惠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施惠人若能證明自己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有過錯的,則應按照過錯比例劃分各方責任。
2、好意施惠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好意施惠行為致害引發的糾紛也很常見。由于我國法律法規尚未對好意施惠的相關問題作出明確規定,使得此類糾紛發生后,相關的責任承擔往往無法得到妥善解決。
3、好意施惠行為既不是法律行為也不是事實行為,它是由道德規范來調整的社會行為。法律對好意施惠行為不予調整,并不意味著因好意施惠行為而產生的其他關系一概不由法律調整。在好意施惠關系里,受惠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受保護,不容侵害,因施惠人的過錯發生損害,施惠人當然應負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違法行為、損害事實、過失和因果聯系是好意施惠致害他人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過錯責任是其歸責原則。在好意施惠侵權中,施惠人負有對相對人的注意、謹慎、保護義務。施惠人在施惠過程中應達到的注意義務程度與法律規定、施惠人所從事的職業及其從事的具體行為等因素相關。對他人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就無視。
二、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比較:
1、相同點
好意施惠和無償合同都具有無償性和施惠性,正是由于二者在這兩點上具有相同之處,才使得人們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但是二者雖然在形式上存在著共同之處,但是二者在本質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2、不同點
(1)主體要求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為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備和合同所要求的行為能力,而在無償合同中,合同主體的施惠一方須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義務。
(2)性質不同 純粹的好意施惠行為既不是法律行為,也不是事實行為,而且也不是準法律行為,而是由道德、習慣等法律規則以外的社會規則調整的社會層面的行為。而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則應該根據交易習慣來加以理解,斟酌當事人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進而合理認定某一行為到底是好意施惠還是無償合同等民事法律行為;而無償合同屬于民事法律行為,故二者在性質上存在著差別。
(3)目的不同 好意施惠行為中,行為人實施施惠行為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某一民事法律關系,而是在于行為人欲通過施惠,如幫助別人,去追求良好道德風尚和幫助別人而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而無償合同中,行為人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并且愿意受這一關系約束的意思,繼而使得該行為受到法律規范所調整,形成某一民事法律關系。比如甲將自己的自行車贈與乙的行為,就形成了一個贈與合同。
(4)是否具有受行為拘束的意思不同 好意施惠行為中,當事人的施惠行為欠缺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并沒有受其拘束的意思,如在本文開頭的案例,乙并沒有就其同意叫醒甲到站的行為而受該行為拘束的意思,即缺乏法律行為中的效果意思這一要素,因此甲與乙之間是一種好意施惠關系,而非無償合同或其他民事法律行為;而無償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要受到合同所約束,盡管一方當事人不向他方支付任何報酬,但并不是說當事人不需要承擔任何義務,在有些無償合同中,當事人也要承擔義務,如借用人無償借用他人物品,借用人負有正當使用和安全返還物品的義務。這一區別是好意施惠行為和無償合同的本質區別,也是區別二者的關鍵因素。
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見義勇為,拒絕做好人好事的原因確實是國家在這一方面的法律制度根本就不夠完善,可是,如果確認施惠人完全是出于好意,并且損害的結果和施惠人的施惠行為完全都沒有任何的關系的話,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法律上,都不應該讓付出好意的人流血又流淚。
財產損害賠償的證據是什么
人身損害訴訟有效期怎么起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理提存是向債務履行地公證處申請嗎
2021-02-05構建規范的控制環境的重要性
2021-01-11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認定
2020-11-28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1-11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