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對第三人侵權賠償嗎
好意施惠對第三人侵權雖然是從善意的目的處罰,但對于施惠人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的,好意施惠第三人損害賠償金由好意施惠者支付,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如讓親友搭乘順車,施惠人駕車違規發生車禍致搭車人受傷,仍應依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有觀點認為,好意施惠屬于“無償”,應于施惠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負損害之責。王澤鑒先生認為:好意施惠關系,尤其是在搭便車的情形,好意施惠的施惠人原則上仍應就其“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惟過失應就個案合理認定之。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而為減輕,將其限于故意事重大過失。王先生的觀點值得贊同。
二、好意施惠的判斷標準
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如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法律行為雖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但人基于內心的意思而發生的行為,未必都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人基于內心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
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綜上所述,民法上的好意施惠發生情況是出于好心目的施惠,施惠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的,但從民法的理念處罰也應當酌情減輕施惠人的責任。但如果施惠人在完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也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
好意施惠致傷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執行好意施惠能否減輕責任?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濟民事訴訟狀范文怎么寫
2021-02-05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姥姥姥爺算法定監護人嗎
2020-12-19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保險經紀人 Broker
2020-11-15什么是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