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民事責任主要由四個要件構成,缺一不可。
一是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沒有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人也不承擔民事責任。
二是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判斷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一定要以法律、教學法規為依據。違法行為不僅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例如,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作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當以當事人具有防止損害發生的法定或約定義務為前提,否則,不屬于違法行為。
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否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需要注意,有的行為雖然是發生損害事實的一個條件,但卻不是真正的原因。
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結果,仍然聽任其發展,稱為故意。
應注意傷害事故與意外事件的區別,如果損害結果不是由于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的原因造成的,就是意外事件。
當然,區分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形式也并非毫無意義。在特定的情況下,如在混合過錯、共同致人損害、受害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況下,行為人的過錯形式與過錯程度,對確定其賠償責任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過錯責任原則
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即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害,須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過錯責任是侵權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別侵權行為外,一般侵權行為均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2.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推定加害人存在過錯而應承擔侵權責任,加害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主要情形有:
(1)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者適用過錯推定;
(2)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致人損害,堆放物致人損害,適用過錯推定;
(3)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對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適用過錯推定;
(4)動物園發生動物致人損害時,對動物園適用過錯推定;
(5)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因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致在其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人身損害,教育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除非教育機構能證明其已盡管理職責。
3.無過錯責任原則
又稱嚴格責任原則,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受害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加害人的行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論其是否存在主觀上的過錯,除非加害人能夠證明存在法定抗辯事由。
目前法律規定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主要由: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店公司解散了保證金能退嗎
2020-11-27流押條款和流質條款是什么
2021-02-12無權代理合同法律規定
2021-01-31上市公司是什么
2021-02-28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