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國對青少年的保護格外重視,在未征得未成年人父母的同意下,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用于商業行為,否則就是侵權。這種事情發生后,父母可以作為代理人,發起民事訴訟。那么,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
一、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有哪些?
侵犯肖像權不屬于刑法調整范圍,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造成的影響,只能要求民事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二、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代理人是誰?
在我國,如果未成年人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與他人發生了爭議,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起訴訟,是未成年人一項重要的民事訴訟權利。但因未成年人年齡尚小,不能親自進行訴訟,應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等)以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其原告人應當是權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本人。
《民法通則》又規定: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綜上所述,侵犯公民肖像權是一種民事侵權,父母可以將侵權方告上法院。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包括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承擔精神賠償等。侵犯肖像權賠償基本是精神賠償,法院會根據當地經濟社會水平、侵犯嚴重程度、侵權方經濟能力等確定賠償金額。
被他人侵犯肖像權怎么辦
侵犯肖像權的認定是怎樣的
侵犯肖像權是犯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干活時被人誤傷這樣的情況算不算工傷
2021-01-15三胎孕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2-11購買公司股權是否承擔之前債務
2021-01-10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遺產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2-17傷殘退役軍人的撫恤金如何發放
2021-02-18反擔保合同適用法律情形有哪幾種情況
2021-03-12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