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幾種情況不能免責
(1)全部免責。即當事人事先約定未來的受害人放棄將來對應承擔責任方提出任何賠償的請求,此種免責條款在雇工合同中最為普遍。
(2)限制責任條款。即當事人事先約定對將來的人身傷害賠償以特定方式計算或不超過一定數額的賠償。當前醫療合同中常存此類條款。
(3)限制請求期限的條款。即事先約定將來的受害人須在一定期限內提出人身損害的賠償請求,逾期不再享有請求賠償的權利。此種免責條款不以直接免除責任為表象,而以限制請求期限約束當事人的請求權,借此逃避法律的規制。
(4)設定固定賠償金額或模式。即事先約定在發生人身傷害責任時,應承款項作賠償,不足部分則予以免除或以一種固定的模式進行賠償,而不按相關法律規定據實賠償。
以上四種形式的免責條款,在司法實踐中均應依法確認其無效。
(5)因故意、重大過失致他人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a href='http://www.sdjlnm.com/contract/1.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合同法》第53條規定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他人財產損失的責任不能事先約定免除。該項規定系由過錯程度控制免責條款的效力。從過錯程度看,因故意或重大過錯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責任是否允許被事先特約免除,與國家對違法行為否定性評價機制有關,無論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是觸及了社會一般道德范疇,還是屬于違法范圍,均應受到否定性評價,屬于國家、社會所抑制的范疇。當然對于因一般輕微過失而造成的損害,雖同樣應受到否定性評價,但因其對社會秩序,社會公共利益觸及不大,影響甚微,因而可以由當事人自行協調。司法實踐中對一般輕微過尖的損害的態度是:受害人請求賠償的,予以支持;受害方愿意免除侵害方責任的,予以尊重。然而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所產生的責任,沒有任何可免除的理由。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免責條款一般情況下,只是對于雙方自愿約束,如果在條款中很明顯的就約定了,躲避刑事責任等等,那么這個免責條款就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具體的處罰按照法律進行處罰。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追訴標準是什么呢
2020-11-14遺失他人獎章和榮譽證書是否侵犯榮譽權
2020-12-17破壞軍婚罪有何規定
2021-02-07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私房補交土地出讓金是賣方交嗎
2020-11-11土地轉讓不經過集體可以嗎
2021-02-20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有效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