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全賠償原則
所謂完全賠償原則,是指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換言之,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對方因其違約而引起的現實財產的減少,而且應賠償對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完全賠償是對受害人的利益實行全面的、充分的、保護的有效措施。從公平和等價交換原則來看,由于違約當事人的違約而使受害人遭受損害,違約當事人也應以自己的財產賠償全部損害。當然,《合同法》中所稱的完全賠償是指對受害人遭受的全部財產損失予以賠償,同時這種賠償應限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
2、合理預見原則
完全賠償原則是對非違約方的有力保護,但從民法之基本原則出發,應將這種損害賠償的范圍限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我國《合同法》第113條規定:賠償損失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從該條規定來看,《合同法》采取了合理預見原則。所謂合理預見原則,又稱之謂可預見性規定,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預見的主體為違約方;(2)預見的時間為合同訂立之時;(3)預見的內容為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的范圍;(4)判斷違約方能否預見的標準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標準,即通常與同類型的社會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
3、減輕損害原則
減輕損害原則,也稱之為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原則,是指在一方違約并造成損害以后,受害人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害的擴大,否則,受害人應對擴大部分的損害負責,違約方此時也有權請求從損害賠償金額中扣除本可以避免的損害部分。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也將減輕損害作為受害人的一項義務看待,并以此限制違約方的賠償責任。我國《合同法》第119條明確規定,即“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4、損益相抵原則
損益相抵,又稱之為損益同銷。它是指受害人基于損害發生的同一原因而獲得利益時,應將所受利益從所受損害中扣除,以確定損害賠償范圍。即違約方僅就其差額部分進行賠償。堅持這一原則,更能體現民事責任的補償性,有利于平衡當事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損益相抵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重要規則。根據這一規則,在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害和所獲得的利益是基于對方違約行為而發生,即違約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損害,又使受害人獲得了利益時,法院應責令違約方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害與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額。因此,損益相抵是確定受害人因對方違約而遭受的凈損失的規則,是計算受害人所受真實損失的規則,而不是減輕違約方本應承擔的責任的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如何處理
2020-12-11事實婚姻關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2-28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貨運運輸合同的保險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買二手車保險沒轉怎么辦
2021-02-03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