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1]?,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的法律約束力
合同的法律約束力,應是法律賦予合同對當事人的強制力,即當事人如違反合同約定的內容,即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約束力是當事人必須為之或不得為之的強制狀態,約束力或來源于法律,或來源于道德規范,或來源于人們的自覺意識,當然,源于法律的法律約束力,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最強迫約束力。合同的約束力主要表現為:①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②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其合同義務;③當事人應按誠實信用原則履行一定的合同外義務,如完成合同的報批、登記手續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惡意影響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條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損害附期限法律行為的期限利益等。1.自成立起,合同當事人都要接受合同的約束;2.如果情況發生變化,需要變更或解除合同時,應協商解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3.除不可抗力等法律規定的情況以外,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承擔違約責任;4.合同書是一種法律文書,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時,合同書就是解決糾紛的根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護。
雙方違約的懲罰
雙方當事人都違約而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時,可以相應抵銷。
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不適用定金罰則。由于雙方過錯導致合同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如果仍適用定金罰則,那就等于在自己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情況下,仍能取得他人定金。這勢必會造成一方在喪失定金的同時,可主張雙方雙倍返還,另一方在取得對方喪失的定金的同時,又要雙倍返還于對方。這顯然違反設立定金制度的本意。因此,在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定金應當返還。
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時候能遵守合同中的約束,免得在之后進行毀約,一方毀約需要承受雙倍的懲罰的,但是如果雙方都毀約是可以相應抵消的。不過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非常小,所以還是要自己考慮清楚在簽訂合同。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二手房買賣合同后買家反悔怎么辦
2021-01-24產假休完可以辭職嗎
2021-03-12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