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辯權限制
任何權利的范圍如果過于膨脹,其性質即會發(fā)生惡化,從一定角度講,范圍惡性膨脹的權利的行使,較之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所給他人權利造成的損害更大。由于抗辯權的行使十分簡便,只要單方面地表示拒絕,即可產生抗辯權行使的法律后果,加之,抗辯權是一項私力救濟權,因此如果允許一方隨意行使抗辯權,不僅有違抗辯權的立法宗旨,而且將會造成他人權利隨意被侵害的惡果。因此,有必要對抗辯權的行使給予一定的限制,以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體現(xiàn)"法的善良與公正"。兩大法系對行使抗辯權均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所依據(jù)的理論的和原則不同。英美法系采用"分離主義"理論來限制抗辯權的行使。如果雙方當事人的義務是"完全的義務(不可分割的義務)",則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有權拒絕全部履行。如果雙方當事人的義務是"分離的義務(可以分割的義務)",則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不能拒絕全部履行,而只能拒絕部分的履行。一方不履行"分離的義務"并不能使他喪失請求對方相互履行的權利,除非其不履行是嚴重的。大陸法系則認為,行使抗辯權要受到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制。如果一方的違約在性質上和后果上是輕微的,則另一方在此情況下援用抗辯權,拒絕對方的履行,并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就根本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因為抗辯權制度的設立目的就在于維持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所以這種利益平衡的維持就應當以誠信原則作為指導。如果發(fā)生雙方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失衡的情況,就應當加以調整,以使失衡的利益達到平衡。例如,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在履行之前,發(fā)現(xiàn)相對方當事人的財務或信用狀況發(fā)生嚴重的惡化,履行之后對方的對待給付極有可能實現(xiàn)不了,此時主張不安抗辯權是適當?shù)模驗槿绻麖娗笙葹榻o付的一方予以履行,明知存在不利的后果仍讓先為給付一方承擔,雖然在形式上強調了合同的效力,實質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履行一方的利益,顯然對履行一方極不公平。但是如果相對一方在合理期限內恢復了履行能力或提供了適當擔保,不安抗辯權就應該及時停止,否則也是一種不公平。另外,如果對抗辯權不加以限制,一方當事人動不動就以抗辯為由不履行合同義務,必然會導致合同糾紛不斷,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因此,當事人必須正當行使抗辯權,不得濫用該權利,致對方以損害,"亦如一般權利之行使,欲受誠信原則之支配而不得濫用,故倘若他方當事人已為部分之給付時,依其情形,如拒絕自己之給付有違誠實及信用方法者,則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可見,盡管兩大法系對抗辯權的行使限制依據(jù)的理論與原則不同,但所達到的效果都是相同的。如果允許當事人在對方僅具有輕微違約的情況下就拒絕對方的履行請求,不僅不利于合同的遵守,而且會增加糾紛,破壞交易秩序,達不到抗辯權行使的目的。具體來說,行使抗辯權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
(一)適用范圍的限制。
任何一種抗辯權都有其嚴格的適用范圍,如果超過此范圍,就是對權利的一種濫用,因此必須加以限制。我國《合同法》、《擔保法》明確規(guī)定了幾種典型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1.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fā)生在同時給付的雙務合同之中。雙方當事人所負擔的給付應當同時提出,相互交換。比如買賣合同,如當事人沒有約定,買方的價金交付與賣方的轉移財產權應當同時進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辯權,拒絕向對方給付,在對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時,也可以主張合同未經正當履行的抗辯權。
2.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適用于有先為給付義務的雙務合同中。按照法律規(guī)定、合同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為給付的義務,在其未為履行義務前,無權請求對方履行義務,而對方對其請求享有拒絕的權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條件,則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絕履行其相應履行請求的權利,這是后履行抗辯權的適用范圍。如果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在履行義務之前,發(fā)現(xiàn)對方的財產、商業(yè)信譽或其他與履行能力有關的事項發(fā)生明顯惡化時,可以主動中止履行義務,此為不安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3.先訴抗辯權則適用于承擔一般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對主債權人的抗辯。在主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zhí)行而無效果前,保證人可行使抗辯權。
(二)行使條件的限制。
《合同法》、《擔保法》同時對法定抗辯權規(guī)定了嚴格的法定條件。這是對抗辯權行使的法定限制。
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定條件:
(1)在同一雙務合同中互負對待給付義務。
(2)互負的義務已到了清償期。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在同時履行時的抗辯權,是一種對方在不為給付時也同時拒絕給付的違約救濟權,所以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沒有到了履行期,也就不存在同時履行抗辯權。須對方未為對待履行義務。只有在對方未同時履行義務時,才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拒絕自己的履行。這種拒絕是相互的,自己可以拒絕向對方履行,對方也可以拒絕向自己履行,最終的平衡通過同時履行而實現(xiàn),或者以都不履行而告終。
2、后履行抗辯權的法定條件:(1)必須是雙務合同。
(2)合同債務的履行存在先后。履行先后可根據(jù)當事人約定、法律規(guī)定或交易習慣確定。
(3)先履行義務一方不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
3、不安抗辯權行使條件,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已有明確規(guī)定。這是依據(jù)誠信原則對不安抗辯權適用的明確限制。另外《,合同法》還規(guī)定了不安抗辯權的附隨義務:
(1)通知義務。當事人因行使不抗辯權而中止履行時,應當及時通知對方。這是對對方權利的必要保護,雙方及時了解情況后,可以提出異議,或采取補救措施,等等。如果不盡及時通知義務,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以上就是使用抗辯權的限制,里面已經有了很清楚的介紹了,什么合同可以使用抗辯權,什么合同不可以使用抗辯權,相信您現(xiàn)在也已經明白了。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zhí)行期限
2020-11-09多個股東公司財產混同是如何的
2020-12-08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guī)定
2021-02-09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實習期醉駕怎么處理
2021-02-05實習期企業(yè)解聘員工怎么補償
2020-12-24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xù)嗎
2021-03-1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