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辯權限制
任何權利的范圍如果過于膨脹,其性質即會發生惡化,從一定角度講,范圍惡性膨脹的權利的行使,較之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所給他人權利造成的損害更大。由于抗辯權的行使十分簡便,只要單方面地表示拒絕,即可產生抗辯權行使的法律后果,加之,抗辯權是一項私力救濟權,因此如果允許一方隨意行使抗辯權,不僅有違抗辯權的立法宗旨,而且將會造成他人權利隨意被侵害的惡果。因此,有必要對抗辯權的行使給予一定的限制,以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體現"法的善良與公正"。兩大法系對行使抗辯權均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所依據的理論的和原則不同。英美法系采用"分離主義"理論來限制抗辯權的行使。如果雙方當事人的義務是"完全的義務(不可分割的義務)",則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有權拒絕全部履行。如果雙方當事人的義務是"分離的義務(可以分割的義務)",則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不能拒絕全部履行,而只能拒絕部分的履行。一方不履行"分離的義務"并不能使他喪失請求對方相互履行的權利,除非其不履行是嚴重的。大陸法系則認為,行使抗辯權要受到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制。如果一方的違約在性質上和后果上是輕微的,則另一方在此情況下援用抗辯權,拒絕對方的履行,并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就根本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因為抗辯權制度的設立目的就在于維持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所以這種利益平衡的維持就應當以誠信原則作為指導。如果發生雙方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失衡的情況,就應當加以調整,以使失衡的利益達到平衡。例如,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在履行之前,發現相對方當事人的財務或信用狀況發生嚴重的惡化,履行之后對方的對待給付極有可能實現不了,此時主張不安抗辯權是適當的,因為如果強求先為給付的一方予以履行,明知存在不利的后果仍讓先為給付一方承擔,雖然在形式上強調了合同的效力,實質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履行一方的利益,顯然對履行一方極不公平。但是如果相對一方在合理期限內恢復了履行能力或提供了適當擔保,不安抗辯權就應該及時停止,否則也是一種不公平。另外,如果對抗辯權不加以限制,一方當事人動不動就以抗辯為由不履行合同義務,必然會導致合同糾紛不斷,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因此,當事人必須正當行使抗辯權,不得濫用該權利,致對方以損害,"亦如一般權利之行使,欲受誠信原則之支配而不得濫用,故倘若他方當事人已為部分之給付時,依其情形,如拒絕自己之給付有違誠實及信用方法者,則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可見,盡管兩大法系對抗辯權的行使限制依據的理論與原則不同,但所達到的效果都是相同的。如果允許當事人在對方僅具有輕微違約的情況下就拒絕對方的履行請求,不僅不利于合同的遵守,而且會增加糾紛,破壞交易秩序,達不到抗辯權行使的目的。具體來說,行使抗辯權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
(一)適用范圍的限制。
任何一種抗辯權都有其嚴格的適用范圍,如果超過此范圍,就是對權利的一種濫用,因此必須加以限制。我國《合同法》、《擔保法》明確規定了幾種典型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1.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同時給付的雙務合同之中。雙方當事人所負擔的給付應當同時提出,相互交換。比如買賣合同,如當事人沒有約定,買方的價金交付與賣方的轉移財產權應當同時進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辯權,拒絕向對方給付,在對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時,也可以主張合同未經正當履行的抗辯權。
2.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適用于有先為給付義務的雙務合同中。按照法律規定、合同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為給付的義務,在其未為履行義務前,無權請求對方履行義務,而對方對其請求享有拒絕的權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條件,則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絕履行其相應履行請求的權利,這是后履行抗辯權的適用范圍。如果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在履行義務之前,發現對方的財產、商業信譽或其他與履行能力有關的事項發生明顯惡化時,可以主動中止履行義務,此為不安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3.先訴抗辯權則適用于承擔一般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對主債權人的抗辯。在主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保證人可行使抗辯權。
(二)行使條件的限制。
《合同法》、《擔保法》同時對法定抗辯權規定了嚴格的法定條件。這是對抗辯權行使的法定限制。
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定條件:
(1)在同一雙務合同中互負對待給付義務。
(2)互負的義務已到了清償期。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在同時履行時的抗辯權,是一種對方在不為給付時也同時拒絕給付的違約救濟權,所以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沒有到了履行期,也就不存在同時履行抗辯權。須對方未為對待履行義務。只有在對方未同時履行義務時,才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拒絕自己的履行。這種拒絕是相互的,自己可以拒絕向對方履行,對方也可以拒絕向自己履行,最終的平衡通過同時履行而實現,或者以都不履行而告終。
2、后履行抗辯權的法定條件:(1)必須是雙務合同。
(2)合同債務的履行存在先后。履行先后可根據當事人約定、法律規定或交易習慣確定。
(3)先履行義務一方不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
3、不安抗辯權行使條件,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已有明確規定。這是依據誠信原則對不安抗辯權適用的明確限制。另外《,合同法》還規定了不安抗辯權的附隨義務:
(1)通知義務。當事人因行使不抗辯權而中止履行時,應當及時通知對方。這是對對方權利的必要保護,雙方及時了解情況后,可以提出異議,或采取補救措施,等等。如果不盡及時通知義務,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以上就是使用抗辯權的限制,里面已經有了很清楚的介紹了,什么合同可以使用抗辯權,什么合同不可以使用抗辯權,相信您現在也已經明白了。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中終轉化多長時間
2021-02-18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指什么
2021-01-01一方重病可以離婚嗎
2020-12-29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夫妻共同財產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01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費嗎
2021-01-02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