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勢變更原則是現代各主要國家合同法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國際商事交易中解決因經濟環境異常變動所造成的合同履行困難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我國對于情勢變更是怎么規定的?下文為您詳細介紹!
一、情勢變更原則的定義
所謂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致合同之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顯失公平,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情勢變更原則的意義,在于通過司法權力的介入,強行改變合同已經確定的條款或撤銷合同,在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約意志之外,重新分配交易雙方在交易中應當獲得的利益和風險,其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公平和公正。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法律分析
無論是《民法通則》還是《合同法》,都只對誠實信用原則作了規定。
如前所述,《合同法》草案曾設有情勢變更條款,然未在正式文本中出現。有學者認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9條已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中國作為公約的締約國,當然應賦予該條款在國內的效力。實際上,該觀點混淆了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兩個不同的概念。《公約》第79條第一部分規定:“當事人對不履行義務,不負責任,如果他能證明此種不履行義務,是由于某種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礙,面對于這種障礙,沒有理由預期他在訂立合同時能考慮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后果。”顯然,這是指履行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導致了合同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原則的要件之一是合同履行艱難,并不要求情勢的變更導致合同履行不能,只是如果繼續履行將會對當事人一方顯失公平。二者雖然“外因”均是無法預見不能控制的事由,但是導致履行艱難的是情勢變更,導致履行不能的則是不可抗力。故《公約》第79條的規定實際上是不可抗力違約免責制度,而非情勢變更原則。
雖然法律未明文規定情勢變更原則,但并不排除該原則在個別條款中的具體適用。《合同法》第68條、第69條,《民法通則》第115條,分別從各自的法律調整領域體現了情勢變更原則的精神。《合同法》第68條(一)至(三)項都是從當事人角度羅列的情況變化,均屬“商業風險”,是雙方在締約時就應該預見的;第(四)項則囊括了前列以外的其他一切可能性,當然包括非因當事人過錯的客觀情況變化,即情勢變更。第69條規定了當事人的附隨義務(通知義務、舉證義務等)。在早期論述合同法的著作中,就已有學者將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歸入情勢變更原則的法律體系中,或者明確指出二者的關系,“設立不安抗辯權的目的在于,預防因情勢變更致遭受損害”可見,第68條、第69條規定的不安抗辯權確是誠實信用原則“利益均衡”核心思想的具體運用。《民法通則》第115條規定:“合同的變更或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的權利。”該條適用于一切因合同變更、解除,而產生的要求損害賠償的情況,也應包括情勢變更導致的合同變更或解除。從而因情勢變更而遭受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事后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法偵查階段辯護律師規定有哪些
2021-02-18原告無法證明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27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商品房拆遷如何安置
2020-12-22具體如何理解婚姻自由
2020-12-06執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