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資人財產分割的方法是什么?
有約定,按約定,沒有約定,協商不成,按出資分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三十條 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伙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 合伙人投入的財產,由合伙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 個人合伙可以起字號,依法經核準登記,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伙的經營活動,由合伙人共同決定,合伙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伙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伙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伙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伙的債務,由合伙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伙人對合伙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伙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伙人,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
二、其它法律依據
根據《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出資人以不享有處分權的他人財產出資,公司善意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必須符合下列要件:
(1)公司在受讓該財產時是善意的,即公司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出資人對出資財產不享有處分權。在原始設立公司的場合,善意與否的判斷應以其他發起人是否知道出資人對其出資不享有處分權為標準。
(2)該出資財產轉讓價格合理。判斷轉讓價格是否合理,一般應依法進行評估。
(3)出資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至公司名下,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公司。出資人以他人財產出資,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應當認定出資有效,公司取得出資財產所有權;不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出資無效,原財產所有權人有權取回出資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司法解釋(三)、清算紀要理解與適用(注釋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頁)
我國法律中對于公司企業的出資人在進行財產分割時方法和依據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另外,公司企業在成立時,就應當對出資人的出資額和出資比例進行說明,并簽訂協議進行認定,這樣可以避免在進行利益分配或者財產分割時發生矛盾和糾紛。
保證書財產分割要公證嗎
同居財產分割的證據有哪些?
怎么寫離婚財產分割協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事實婚姻能分遺產嗎
2020-12-18國內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環境概況
2020-12-15連帶責任多長時間就沒有了
2021-02-27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委托異地執行申請書
2020-12-01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親生父女不能斷絕關系嗎
2021-01-16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