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損失,是指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給對方造成損失,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承擔賠償責任。
違約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一是有違約行為。即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二是受害人有損失。賠償損失屬于補償性質,目的是為了彌補守約人所遭受的損失,因此,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失是違約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如果違約方沒有給對方造成損失,則不能用賠償損失的式追究其違約責任。三是違約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違約行為是守約方損害產生的原因,損害是違約行為造成的結果。四是違約人沒有免責事由。違約人的違約是由于其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的行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債權人過錯或標的物本身的自然特性、合理損耗等原因造成的。
當事人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雙方當事人在協議中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按法律規定確定賠償范圍。《合同法》第113條規定損失賠償應相當于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也就是說,應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例如,王某租用車行的汽車,因操作不當致汽車損壞,維修費1000元,3天修理期間的租金損失600元都應由王某承擔。
對于損害賠償也有限度規定,不得超過違約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種可預見性的判斷有以下三個規則:一是預見的主體是違約方,而不是受害方;二是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時,而不是違約之時;三是預見的內容是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范圍。如旅客乘飛機延誤,可能導致發生住宿、就餐等費用,該費用應由航空公司賠償;如果顧客因飛機延誤而耽誤了其簽署某份重要合同,該合同利益航空公司是無法預測的,不在賠償范圍之內。
法律對于損害賠償有特殊規定的,依法律規定。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賠償金要交稅嗎
2021-03-11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保險公司未說明免責事由,投保后能否拒賠
2020-12-03網上投保意外險得不到賠償怎么辦
2021-02-14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其補償標準該如何計算呢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