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承諾有什么形式
一般來說,法律并不對承諾必須采取的形式作規定,而只是一般規定承諾應當以明示或者默示的形式作出。所謂明示的方法,一般依通知,可以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承諾。一般說來,如果法律或要約中美與哦規定必須以書面形式表示承諾,當事人就可以口頭形式表示承諾。如德國民法典第130條中規定:“在相對人以非對話形式向其為意思表示時,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之間的約定。要約人盡管沒有通過書面或者口頭形式明確表達其意思,但是通過實施一定的行為和其他形式作出了承諾。如民法典第161條規定:“依習慣或依其事件之性質,承諾無需通知者,在相當時期內,有可認為承諾之事實時,其契約為成立。前項規定,于要約人要約當時預先聲明承諾無需通知者,準用之。”
國際公約也有大致類似的規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國際商事通則》的規定基本一致。如公約第18條中規定:“受要約人聲明或做出其他行為表示同意一項要約,即為承諾。緘默或不行為本身不等于承諾。”我國第二十二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形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本條的規定與國外的規定意思也是一致的。承諾應當以明示通知的形式作出,根據交易習慣或者當事人約定也可以默示的形式表達。所謂以行為承諾,如果要約人對承諾形式沒有特定要求,承諾可以明確表示,也可由受要約人的行為來推斷。所謂的行為通常是指履行的行為,比如預付價款、裝運貨物或在工地上開始工作等。如甲寫信向乙借款,乙未寫回信但直接將借款寄來。緘默時不作任何表示,即不行為,與默示不同。默示不是明示但仍然時表示的一種方法,而緘默與不行為是沒有任何表示,所以不構成承諾。但是,如果當事人約定或者按照當事人之間的習慣做法,承諾意緘默與不行為來表示,則緘默與不行為又成為一種表達承諾的形式。但是,如果沒有事先的約定,也沒有習慣做法,而僅僅有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如果不答復就視為承諾是不行的。《國際商事通則》在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上舉了兩個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其一:甲和乙之間的供酒合同12月31日到期,甲要求乙提出續展合同的條件。乙在其要約中規定“最晚在11月底以前,如果我方未收到你方的答復,我方將推定你方同意按上述條件續展合同”。甲發現乙所建議的條件決不可接受,因此未予答復。這樣,當事人間未能達成新的合同,先前的合同到期失效。
其二:在一項長期供酒協議中,乙慣常接受甲的訂單不需要明確表示承諾。11月15日,為準備新年向乙訂一大批貨。乙即沒有答復,也沒有按要求的事件供貨。此時乙違約了,因為根據當事人間業已建立的習慣做法,乙的緘默視同對甲的訂單的承諾。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承諾需用特定形式的,承諾人作出承諾時,必須符合要約人規定的承諾形式。即使是這種要求的形式在一般人看來是很特別的,只要不為法律所禁止或者不屬于在客觀上根本不可能,受要約人都必須遵守。例如,要約人限定承諾應以電報回答,則受要約人縱以書面回答,不生承諾的效力。但如果要約人僅僅是希望以電報恢復,受要約人應當尊重要約人的意思,并按照要約人的要求的形式作出承諾。如果要約規定了一種承諾形式,但并沒有規定這是唯一的承諾方,則一般來說,受要約人可以比要約規定的形式更為迅捷的形式作出承諾。
反之,受要約人如果使用比要約的規定更為遲緩的形式,則為無效。對于承諾的特定形式問題,有的法律作了規定。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條規定:“當要約人對承諾要求特定形式時,如果承諾以不同于要求的形式發出,則該承諾無效。”有些國家的法律沒有特別規定,但一般可從其對意思表示或對合同形式的要求中推斷出來。
總之,應對合同法之承諾形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實踐證明,由具備一定和工作經驗的律師來處理,既可以防范法律糾紛,也可以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經濟損失,有效地保障您的合法權益。
為了更好地幫您解決合同法之承諾形式問題,防止陷入法律誤區,您可以通過律霸網委托當地有經驗的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使您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律師是國際經濟法學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專職訴訟律師,家事法律咨詢中心創辦人,事在人為第一批特邀法律嘉賓,網絡普法視頻單個點擊率過萬者。張律師座右銘:律師不但要為弱勢者伸張正義,更重要的是有伸張正義的智慧和勇氣!執業理念: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沉睡者!為你辯護,是最有意義的事!執業領域:房產土地糾紛、征地拆遷,婚姻家庭糾紛、勞動爭議、合同糾紛、遺產繼承、宅基地糾紛、集團訴訟等。執業業績:張律師一次即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曾是團隊中最年輕的A牌律師,其不但專長法律,且精通“史心哲”,參與和代理案件遍布除新疆和青海外的大江南北,在從事律師職業的第一年就獲得團隊勝訴率統計排名前三名,案件結果屢次“三連勝”“五連勝”,被當事人稱為“絕版天才律師”“有勇有謀敢說敢做的少年英雄”,多次在二審中為當事人翻案。
合同履行的內容
2021-03-20軍婚該怎么離
2021-02-02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專利代理人可以掛靠嗎
2021-01-02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資金拆借定義以及要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隱瞞病情,合同有效嗎
2020-12-15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香港保單是否受內地法律保護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