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告知轉讓房屋曾有命案是否能解除房屋合同
(一)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有義務向買受人披露實際對房屋轉讓、轉讓價格產生足以動搖締約意思或者締約條件的房屋信息
現代民法認為,在合同訂立階段,買賣雙方為了訂立合同進行磋商之際,雙方當事人負有保護信賴關系的附隨義務即先合同義務,違反此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先合同義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告知義務,即信息提供義務。本質上,先合同義務是對當事人之間信用的確認和保護,是對民法最高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的遵守。誠信原則是整個民法體系的基本原則,是現代合同法理論的最高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該條是關于締約過失責任的條文,根據該條規定,有締約欺詐行為的,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該條并未正面說明合同一方具有信息披露義務或告知義務,但從該條文可以看出締約欺詐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沉默性欺詐,第二種是誤導性欺詐。構成沉默性欺詐的邏輯前提是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不能隱瞞,應予披露。但何為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即信息披露的范圍,合同法并未做進一步規定。
二、關于沉默欺詐導致合同被撤銷的構成要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轉讓人如果在房屋交易過程中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愿的情況下訂立合同,受讓人當然有權請求法院變更或撤銷。問題是,沉默是否構成欺詐?換言之,保持沉默的行為人是否認識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對方陷于錯誤,并基于該錯誤作出意思表示,而主觀上追求這種意思表示的發生,是謂沉默型欺詐。沉默型欺詐的構成要件:
(1)轉讓人負有披露義務;
(2)轉讓人未履行該披露義務使買受人陷于錯誤,并基于該錯誤進行法律行為;
(3)轉讓人認識到其沉默的行為后果。
因此,一般來講,如果遇到問題中的這種情況,如果符合法律的規定,那么這份房屋轉讓合同是可以被準予撤銷的,這也是對受讓人合法權益的一種保護。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的話,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為什么公司人格否認不是對公司法人人格的永久性的剝奪
2021-03-06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抵押登記到期了還有效嗎
2020-11-20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簽訂婚前協議書的注意事項
2020-12-25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如何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2-11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