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有效調解后何時生效
《中華人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訴》第九十八條:“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調解書:(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三)能夠及時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對不需要制作調解書和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訴》第九十九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簡易程序規定》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可以當庭告知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領取民事調解書的具體日期,也可以在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次日起十日內將民事調解書發送給當事人。”
以上條文有基本法律,有司法解釋,不可謂不詳細不具體。但在司法實踐中正是由于司法解釋的詳細具體使得調解生效的理解存在分歧,這種分歧與其說是法律工作者對于法條理解的分歧,不如說是由于司法解釋權力的過度擴張造成的混亂。
兩種針鋒相對的分歧主要源自兩大陣營,其一主要是法院審判人員,認為調解生效應自雙方在調解協議上簽字開始,依據是《簡易程序規定》第十五條,即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者捺印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對調解再行反悔。另外一種觀點主要來自律師隊伍,認為調解生效應自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才能生效,依據是《民訴》第八十九條。
法官認為反悔權制度在民事調解中存在諸多弊端,表現在:
首先,有損審判權威。在庭審中,當事人在法庭主持下達成了調解協議,審判人員或者合議庭就應依法對協議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對其予以確認,進而宣布閉庭。如果一方或多方反悔,根據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法院則應繼續審理,并及時作出判決。這樣一來,宣判是反悔的必然結果,而宣判又是庭審的組成部分,法院從而又在閉庭的基礎上進行開庭,這豈不矛盾況且在判決之前法院已對調解協議進行了確認(民事調解書上已清楚地寫明),既然確認后又豈可更改這是很不嚴肅的,所以說,現行民事訴訟中的反悔制度有損審判權威。
第二,不符合雙方當事人的合意。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是在有審判權介入的情況下形成的,一般是雙方互諒互讓的結果,必然是權利方的適當讓步,這可視為其對自己的民事權利的處分,是雙方合意的結果,當然地可稱之為合同,而且是經法院確認后的合同,理應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一方反悔導致調解協議不發生法律效力必然是對另一方的不公。在民事活動交往中,我們提倡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而在民事訴訟中,在司法權的介入下又豈可對當事人的合意熟視無睹
第三,反悔的條件未予以界定,當事人進行反悔的隨意性大。由于反悔的條件法律未予以明確規定,導致某些當事人無視法院的存在,與對方惡意磋商,借調解試探對方虛實,一旦調解書送達時便反悔,由于反悔的條件未予以明確界定,形成了法律真空,使之有空可鉆。
第四,增加了訴訟成本。雙方當事人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后,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制作民事調解書,在送達時或送達前一方當事人表示反悔,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又需要繼續審理,必然會增加訴訟成本,這與追求降低訴訟成本的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標很不一致。
第五,與追求高效的司法終極目標相悖。公正與效率是21世紀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題,是當代訴訟模式的價值取向,允許當事人隨意反悔,自然會增加審案期限,從而降低辦案效率。這與尋求高效的司法改革不相協調。
第六,對不需要制作民事調解書的案件又剝奪了當事人的反悔權。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可以不制作民事調解書的案件有:(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民事調解書的案件。對以上不需制作民事調解書的案件,由于沒有送達調解書這個程序,民事訴訟法規定只要當事人和審判人員在記有協議的筆錄上簽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這樣,當事人不可能在送達調解書前反悔,這實際上否認了這類案件當事人的反悔權,使得這類當事人未獲得享有反悔權的公平對待。
第七,提出反悔的時間過于籠統。由于民事訴訟法未規定何時送達調解書,只規定當事人可在調解書送達之前反悔,使得審判人員具體操作起來隨意性很大:有的在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后,審判人員為防止當事人反悔,隨即就制作民事調解書送達,使得當事人無時間思考是否反悔,這無形中剝奪了當事人的反悔權;有的又長時間不送達,造成某些當事人思想波動而提出反悔,這不利于糾紛的解決,也降低了訴訟效率。
第八,反悔制度的設立會引起一些負面效應。人民法院制作調解書后往往不是同時將調解書送達給雙方當事人,一方當事人收到調解書后就以為調解書已經生效,按照調解書的內容行事,而后收到調解書的一方又提出反悔,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動。特別對于離婚案件來說,先收到調解書的一方當事人認為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而與他人另行,另一方在送達調解書時反悔了,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不能認為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這樣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產生新的矛盾。
第九、調解反悔制度助長了不講誠信的社會風氣。當事人在法官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可以在沒有任何理由的前提下因拒絕簽收而反悔,助長了出爾反爾、不講誠信的社會風氣。
律師解讀法律及司法解釋后認為就目前的司法現狀下,法律賦予了當事人反悔權,司法解釋明確了具體的實施條件,人民法院應該依法保障。理由如下:
第一,按照文義理解,即法條字面上的理解,似乎雙方的理解均有道理。回到法律實務中來,矛盾的雙方無法同時成立,是非分明,非此即彼,兩者中只能有一個能站得住腳。當《簡易程序規定》第十五條與《民訴》第八十九條的規定產生沖突,我們應當選擇哪一條作為標準,正確適用法律這個問題從法理學的角度討論并不復雜,之所以復雜純屬人為制造。
第二,根據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效力位階,《民訴》是1991年4月9日由全國人大制定,2007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而《簡易程序規定》顯然只是最高院出臺的一個司法解釋,從制定主體的位階來看,《民訴》顯然高于《簡易程序規定》。其次,根據后法優于前法,《簡易程序規定》的通過日期為2003年7月4日,生效日期為2003年12月1日;而《調解規定》的通過日期為2004年8月18日,生效日期為2004年11月1日。這兩者均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從制定生效的日期來看《調解規定》中關于調解部分的效力顯然要優于《簡易程序規定》。
綜上,對于民事審判中的調解應自何時生效,應適用《民訴》和《調解規定》,而不必拘泥于審判是否采用了簡易程序,即簡易程序不能突破《民訴》和《調解規定》的規定。正確的理解應當是,經過調解達成協議,對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即《民訴》第九十條規定的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和其他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自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在協議上簽字或蓋章,調解協議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沒有反悔權。
這里應當注意的是,《調解規定》第十三條規定,根據《民訴》第九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其他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者蓋章后生效,經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后,應當記入筆錄或將協議附卷,并由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蓋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請求制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送交當事人。當事人拒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協議的效力。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可以持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據此,對《調解規定》第十三條不能理解為當事人簽收調解書時反悔權被取消。而對于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則應當自各方當事人簽收調解書后生效,在調解書送達之前,當事人仍有《民訴》九十一條規定的反悔權。
法院在使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往往優先適用《簡易程序規定》第十五條,認為一經調解各方當事人簽字就立即生效,不能反悔。之所以這樣,法院是有其考量的,主要是調解簽字后又反悔,法院隨后要及時判決,是對司法資源的一種較大浪費,同時也額外增加了審判人員的工作量。加之我國現在本來就存在審判人員人手嚴重不足,案件大量積壓,這一問題在基層法院表現得更加突出。法院做出這樣的法律適用選擇,或許其初衷是好的,殊不知卻嚴重侵害了當事人的訴權。
“反悔權”是訴權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民訴》之所以明確標示,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完整的法益,《民訴》在修改前和修改后都立場很堅定地表明了這一點。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事人完全可能在簽字前考慮欠妥,事后清醒過來欲反悔,希望法院重新判決,這樣的判決即使對當事人不利,其還可以采取上訴爭取在二審中獲得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打著提升審判效率的旗號,司法解釋隨意突破原有立法,侵害當事人的訴權,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當司法解釋越來越熱衷于越俎代庖,以解釋為名,行立法之實,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會遭遇嚴重挑戰。具體到民事調解中來,其實司法解釋只要說明哪些情況屬于《民訴》第九十條第四種情況就可以了,其他的事什么也不宜做,因為法律已經規范得很清楚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承諾什么時候送達才有效?
2020-12-26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調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