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終止的效力如何
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簡稱為合同的終止,又稱合同的消滅,是指合同關系在客觀上不復存在,合同權利和合同義務歸于消滅。
合同解除后債權債務如何處理?我國法學界有不同認識。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具有湖及既往的效力。既合同解除后與自始沒有合同相同,已履行的部分恢復原狀,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另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并未使合同關系消滅而只是阻止其發生作用,因此,合同解除原則上只能對將來發生效力,未履行的不再履行,已履行的部分,產生返還請求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一般溯及既往,但不能一刀切。因為如果不溯及既往,已經履行的部分只能基于不當得利之債提出返還請求權,而溯及既往可以基于所有權請求恢復原狀,所有權的效力優于債權,當違約方有數個債權人的情況下,基于所有權請求返還財產更能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不僅如此,因不當得利返還,往往以受領人的現存利益為限,而因恢復原狀返還,即使受領人現有財產減少,也不能免除返還義務,對非違約方有利。但要求所有被解除的合同都溯及既往也不可能,某些合同從其性質和履行情況看,就不適于溯及既往。
英美法系認為,合同因違約而解除,違約一方在解除前應付的款項仍須支付,已付的款項不得收回。無辜一方付給違約一方的款項,可按一般原則收回,并可收回已支付的訂金。合同解除后,雙方未來的義務不再履行。合同因意外受挫而解除,在意外發生前應支付的款項,假如未付不必付,假如已付則可收回。假如應收或已收款項的一方,在意外發生之前根據或者為了履行合同支付或欠下費用,法庭在考慮所有情況后認為公平的話,可允許他保留對方已付的部分款項,或者追收應支付的部分款項,最高額不得超越他實際所支付或欠下的費用。
我國合同法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外經驗,遵循經濟活動高效的原則,對合同解除的效力作了比較靈活的規定,即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所謂根據履行情況,指根據履行部分對債權的影響。如果債權人的利益不是必須通過恢復原狀才能得到保護,不一定采用恢復原狀。當然如果債務人已經履行的部分,對債權人根本無意義,可以請求恢復原狀。
所謂根據合同性質,指根據合同標的的屬性。根據合同的屬性不可能或者不容易恢復原狀的,不必恢復原狀。這類情況主要有:
1、以使用標的為內容的連續供應合同。比如水、電、氣的供應合同,對以往的供應不可能恢復原狀;租賃合同,一方在使用標的后,也無法就已使用的部分作出返還。
2、以行為為標的的合同。比如勞務合同,對于已經支付的勞務,很難用同樣的勞動者和同質量的勞務返還。
3、涉及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比如,合同標的物的所有權已經轉讓給他人,如果返還將損害第三人利益;解除委托合同,如果允許將已辦理的委托事務恢復原狀,就意味著委托人與第三人發生的法律關系失效,將使第三人的利益失去保障。
所謂恢復原狀,指恢復到訂約前的狀態。恢復原狀時,原物存在的,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種類物,可以用同一種類物返還。恢復原狀還包括:1、返還財產所產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財產占有期間為維護該財產所花費的必要費用;3、因返還財產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其他補救措施,包括請求修理、更換、重作、減價等措施。
合同解除后還能否請求損害賠償?國外法學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不能并存。理由是,合同解除使合同關系回復到訂約前的狀態,與未發生合同關系一樣,因違約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沒有存在的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合同解除與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可以并存。理由是,因債務不履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在合同解除前就存在,不因合同解除而喪失。還有的認為,合同解除與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并存。理由是,合同因解除而消滅,不再有因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但非違約方卻會遭受因相信合同存在而實際不存在所致的損害,對該種損害應當賠償。
我國法律承認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并存。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本條規定,合同解除后,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這樣規定的理由是:
1、合同解除不溯及既往的,如果只是使未履行的合同不再履行,不得請求賠償損害,那么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受到的損害就無法補救。
2、合同解除溯及既往的,如果只是恢復原狀,那么非違約方訂立合同所支出的費用,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作準備所支出的人力、物力,以及為恢復原狀而支出的費用就得不到補償。
3、在協議解除合同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因解除合同受了損失,如果獲利的一方不賠償對方當事人因解除合同受到的損害,不符合公平原則。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規定:“貨物發運前,承運人或托運人征得對方同意,可以解除合同。承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退還已收的運輸費用,并付給托運人已發生的貨物進港短途搬運費用;托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付給承運人已發生的港口費用和船舶待時費用。”
4、在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合同不能履行而解除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直接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如果債務人不承擔解除合同的賠償責任,他要么不向第三人主張權利以彌補債權人的損失,要么自己獨享主張權利后而取得的利益,使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合同解除后,確因一方的過錯造成另一方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向受害方賠償損害,不能因合同解除而免除其應負的賠償責任。
解除合同后是否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可以分別不同情況:
1、協議解除合同的,當事人在協議中免除了對方損害賠償責任的,協議生效后,不得再請求賠償。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一般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在不可抗力發生后,應當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擴大而沒有采取的,應對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3、一方當事人因他方根本違約或者經催告仍不履行義務而解除合同的,如果解除只向將來發生效力,違約方應當賠償另一方因違反合同受到的損失;解除如果溯及既往,違約方應當支付受害方因訂立合同、準備履行合同和因恢復原狀而支出的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私營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嗎
2021-02-21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26房產贈與合同可以延遲生效嗎
2021-01-21離婚法院調解和好后對方還是有家庭暴力能不能再次起訴離婚
2021-02-15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抵押登記在債務履行期滿多久有效
2020-12-28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