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
合同解除權行使中涉及到的訴的種類是一種還是多種,訴權又是由誰來行使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行使約定解除權或法定解除權的,應當通知對方,自通知到達對方時合同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以下簡稱裁判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依據此規定,解除權人在行使合同解除權時,除雙方協商解除外,必須先向對方發出解除通知,通知到達對方時合同解除,合同關系即告終止(應辦理法定批準、登記手續的除外)。由此可以看出解除權完全是依單方意思表示即可以行使和完成的民事權利,無需借助任何公權力來實現和救濟。另外,本條同時還規定了誰享有確認合同解除效力的權利,請注意這里的權利已經不是前面所述四種權利分類中的某一種具體的實體權利了,它是程序上的訴訟權利,是行使解除權的相對方如有異議,向裁判機構提出確權之訴的程序權利。按此規定,解除權人并不享有提起確權之訴的訴訟權利,只有相對人才是提起確權之訴的適格主體。
那么,對于解除權人來說,在通知了對方后,如果對方遲遲不作回應,也不提出異議,解除權人能不能提出訴訟請求來尋求司法救濟呢?他提出的又是什么樣的訴訟請求呢?我們認為此時解除權人當然可以向裁判機構提出訴請,但不是確權之訴,而是給付之訴,是請求權的行使而不是形成權的行使。解除權人可以分以下兩種情況提出訴訟請求:第一種情況是,如果解除權人并沒有按照法定或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發出通知,行使解除權,此時他提出的訴訟請求應當是相對方構成根本性違約,請求雙方財產關系恢復原狀以及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第二種情況是,如果解除權人已經發出解除通知,此時他提出的訴訟請求是鑒于合同已經解除,請求裁判機構支持他要求對方返還財產和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無論上面哪種情況,解除權人提出的訴訟請求在訴的類別上劃分,都屬于給付之訴,而不是確權之訴。
《合同法》對于解除合同是合同當事人的權利還是裁判機構的權力,應由合同當事人還是裁判機構行使合同解除權,并未作具體明確的規定,現在的司法實踐中認識和處理這個問題也多有不同,并經常發生裁判機構代行當事人合同解除權的情況。裁判機構應合同當事人的請求直接判令解除合同,已司空見慣,對此種作法,法官或是仲裁員也是習以為常,形成判例,似乎合同解除權是裁判機構的一項權力,而非合同當事人的權利。我們認為,合同解除權從其形成權的權利性質以及合同解除制度的發展史來看,完全是一種當事人一方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而自行行使、致使合同效力消滅的單方意思表示,是單方法律行為,原則上是當事人的一種民事權利,不應由裁判機構代行。只有相對人對解除權人是否享有約定或法定解除權提出異議并訴訟至裁判機構時,裁判機構才有權力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滯后審查,對合同解除的效力予以確認。
綜上所述,在解除權行使中產生的民事權利以及訴權種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解除權人享有只需單方意思表示即可完成的形成權,解除權的行使不需裁判機構確認,解除權條件成就之后,無論解除權人行權與否都可以向裁判機構提出給付之訴的司法救濟;相對人享有在解除權人行權以后,向裁判機構提出確認解除權效力的確權之訴的訴訟權利,裁判機構只能、也只應依據“不告不理”的原則行使滯后審查職能,在相對方請求確認解除權的效力時,裁判機構方可以對此進行審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犯沒抓到從犯怎么判
2021-03-11民事糾紛打官司步驟有哪些
2020-12-09在公司做了三年被辭退如何賠償
2021-01-04如何申請專利費用的減緩
2020-12-11船舶買賣定金能退嗎
2021-01-08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