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使合同解除權的程序
解除權,包括法定解除權和約定解除權,在性質上都屬于形成權。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一方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送達到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就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而無須對方當事人的同意。
也就是說,解除權的行使,應當向對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不需要其他方式輔助,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力。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應當通知對方,對方有異議權。如果當事人就解除權問題發生爭議,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解除權的行使,具體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1)解除權的行使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只有出現了合同規定的條件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一方才有權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2)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生效。當事人在作出解除合同的通知以后,不得隨意撤銷。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至于通知的形式,我國法律沒有特別的要求。
(3)解除權的行使必須及時。如果當事人約定了或者法律規定了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解除權必須在約定的或者法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既沒有約定的期限也沒有法定的期限,不享有解除權的一方有權催告解除權人在合理期限內行使解除權,合理期限的經過將導致解除權消滅。當然,如果當事人對催告的合理期限有異議的,應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定。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了解除合同應辦理批準、登記手續的,應依照其規定,否則不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例如地震、火災等自然現象以及戰爭等社會現象。當然并非出現不可抗力就會導致合同解除,只有在不可抗力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能導致合同解除。
(2)預期違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行為。
(3)遲延履行。遲延履行是指已屆履行期而能給付的債務,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未為給付所發生的遲延。然而,并非債務人的遲延履行行為必然帶來合同解除的后果,只有當“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債權人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始得解除合同。
(4)其他違約行為。如完全不能履行、不適當履行、部分履行等也可能導致合同解除。當然,這是以債務人的違約行為構成根本違約或者造成合同目的落空為前提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合同解除權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合同解除權行使的程序有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生效,并且在行使的時候應當及時行使這項權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制毒的犯罪分子會全部被判處死刑嗎
2020-12-19外貿出口程序有哪些
2020-12-12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夫妻欠債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婚姻存續期間房屋所有權歸誰所有
2021-02-12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