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方以欺詐的方式簽訂的合同無效。我不是很明白怎樣才算構成欺詐?請問誰知道欺詐的構成要件是什么?謝謝!
律師解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yōu)價廉。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向他方告知真實情況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呢?大部分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當行為人有義務說明真實情況而不說明、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我國法律對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guī)定與上述規(guī)定相似,例如(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guī)定:銷售者在出售某種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用戶作出說明,否則銷售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規(guī)定表明在負有說明義務時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另外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負有說明義務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詐人訂立合同,那么必須是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與合同內容有密切關系,并且被欺詐人因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對合同內容發(fā)生了錯誤認識。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都不要孩子法院會強行判嗎
2021-02-19現役軍人是否可以隨便選擇戀愛對象
2020-12-12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新三板上市條件
2021-01-07夫妻債務償還案
2021-03-16勞動條件發(fā)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xù)
2021-03-10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qū)別
2021-03-16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chuàng)舉”
2021-01-30保險公司可以區(qū)別定價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