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合同欺詐認定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合同詐騙罪因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它侵害的不只是他人財產的所有權,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了市場經濟秩序。現行刑法第224條專條規定了合同詐騙罪,并將其列入“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章,充分說明在該罪侵害的復雜客體中,市場經濟秩序才是主要客體。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詐騙分子為了實現對非法利益的追逐,通常利用簽訂合同的形式進行詐騙活動,而使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交織在一起。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中的民事欺詐行為的界限并非一件易事。如果不能正確區分這兩種行為,就會帶來如下惡果:要么將合同詐騙罪定性為民事欺詐行為,從而輕縱了罪犯;要么將合同中的民事欺詐行為定性為合同詐騙罪,錯誤地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所以正確界定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中的民事欺詐行為,不僅有重大的實踐意義,也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一、同詐騙罪與合同欺詐行為主觀方面的區別
(一)故意的內容不同:主觀上有無非法占有目的
合同詐騙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刑法第224條明確規定,構成該罪行為人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合同欺詐行為行為人主觀方面也表現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合同欺詐,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目的,其目的是采取欺詐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確立權利義務關系,從履行合同中牟取利益。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詐騙罪與合同欺詐行為區別的關鍵所在。目的,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活動,但主觀的目的形成后,不會永遠停留在大腦中,主觀目的總是要通過客觀存在來實現的,主觀的心理內容可以通過客觀的行為表現出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貪污罪能否辦理取保候審
2020-12-22出賣人將房屋贈與女兒怎么辦
2021-02-26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是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嗎
2021-02-07合同糾紛案判決書要多長時間
2021-01-05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