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如何判刑及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合同詐騙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對經濟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合同詐騙罪的對象是公私財物。
2.合同詐騙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合同詐騙罪的詐騙行為表現為下列五種形式:
(1)以虛構單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這里所稱的票據,主要指能作為擔保憑證的金融票據,即匯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謂其他產權證明,包括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以及能證明動產、不動產的各種有效證明文件。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這里所說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簽訂、履行經濟合同過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種方法以外,以經濟合同為手段、以騙取合同約定的由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報財物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為人只要實施上述一種詐騙行為,便可構成合同詐騙罪。
其次,詐騙對方當事人財物必須數額較大的。所謂數額較大,根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
3.合同詐騙罪的主體,個人或單位均可構成。犯合同詐騙罪的個人是一般主體,犯合同詐騙罪的單位是任何單位。
4.合同詐騙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
以上就是相關的內容介紹,對于不清楚的朋友就要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知道在法律上的規定,這也是在實際中比較常見的犯罪類型,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中沒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26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人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2021-01-26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