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了合同詐騙罪,所謂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各種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對于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問題,至今尚無明確的司法解釋,理論界對此問題較少涉及,但此問題對當事人的利益卻影響甚大。
有鑒于此,筆者擬對該問題略述管見.在1997年《刑法》實施之前,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1993年《經濟》第7條規定:“采取欺詐或者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無效。”這說明,合同詐騙罪一旦成立,合同當然無效。故有觀點認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應屬當然無效。筆者認為,該觀點雖然說不是很合理,但在我國《合同法》實施之前做如是認定,應該說是合法的。但我國《合同法》從最大限度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出發,對受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做了更合理的規定,該法第54條第3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即因受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并非當然無效,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者變更,也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只有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情形下,合同方屬當然無效。
在此,懲罰僅是刑法的手段,保護才是刑法的目的,決不能為了懲罰而懲罰。因此,解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應當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筆者認為,應認定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除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之外,其余合同應屬,如此才能更有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如上例,責令詐騙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較之于責令其承擔合同被宣告無效后的責任對受害人更為有利。如違約責任形式包括、損害賠償金、責任等,而在合同被宣告無效的情況下,受害人則不能要求詐騙行為人承擔上述基于有效合同而存在的民事責任。如果將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均認定為無效合同,則法院可以不考慮受害人的意見,主動宣告合同無效,從而剝奪了受害人選擇有利的補救方式的權利,這對受害人是極為不利的。
故為充分地維護受害人的意志自由,保護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對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受害人如認為合同繼續有效對其有利,可要求繼續履行或變更合同;如認為違約責任的適用對其有利,可要求在確認合同有效的情況下,責令詐騙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如認為合同繼續有效對其不利,可請求法院或仲裁機關撤銷合同。同時,將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作為可撤銷合同對待,亦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增加交易,增加社會財富,并盡量減少因消滅合同關系、返還財產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和浪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賣假貨怎么處罰
2020-12-27經常聽說有商品被召回都什么可以召回
2020-11-11勞動工傷賠償程序
2021-02-16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如何應對交通事故
2021-03-26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房產中介費有哪些收費項目
2021-03-18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失足墜崖保險賠付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