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安慰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通過物質制裁,犯罪者還以公平和正義來安慰受傷的身心。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是對受害人的無理主張和野蠻踐踏,它不會陷入與受害人類似的兩難境地。法院以經濟利益以外的方式進行懲罰。如果不以從侵權中獲得的利益和快樂來衡量,它將不會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在這種情感體驗中,犯罪者會無限制地重復自己的行為,以尋求同樣的快樂和更大的利益。當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發(fā)生后,法院將對其處以相當數(shù)額的罰款,這可以使受害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而且還直接導致自己利益的損失,這將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種行為要求人們對受害人的內部損害承擔公平和責任,這是物質損害向社會轉移的最深刻的結果。安撫性制裁必須建立在充分補償?shù)幕A上才能生效。雖然精神損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安慰受害者精神痛苦的物質條件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和支付。這種補償并不是用相當大的價值來取代具體的損害,而是用來緩解損害造成的精神痛苦。賠償?shù)木唧w化是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因人身權利受到損害而造成的精神損害的民事救濟,它可以通過對行為人的經濟補償,減輕或消除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安慰受害人。被侵害后,受害人往往處于內外困境的弱勢地位。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其他方式來承擔侵權人的責任,很難擺脫困境。精神損害賠償允許受害人獲得金錢,目的是給弱者一種滿足和補償?shù)臐M足,洗去一些不良情緒。以補償金為支付手段,向醫(yī)療機構和商業(yè)部門尋求服務(如去醫(yī)院治療生理或心理疼痛),從而在更廣、更深的層面上進一步減輕精神痛苦,宣泄壓力,撫慰心靈。通過這種改善外部環(huán)境的方式,精神損害賠償幫助受害人克服違法違規(guī)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盡快恢復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平復情緒,盡快步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軌道。安慰個人就是穩(wěn)定社會。然而只有在充分賠償?shù)幕A上才能發(fā)揮這種撫慰作用。(2)限制精神損害賠償額的原則限制精神損害賠償額的原則也稱為適當限制精神損害賠償額的原則損壞其基本含義是,在評估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時沒有限制。對于精神損害,可以要求金錢賠償。然而,由于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撫慰性質,它決定了精神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不是無限的。對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進行限制的具體原因如下:第一,精神損害賠償中的經濟賠償本身并不是其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是以財產的形式彌補受害人的損害,賠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安慰受害人,有效遏制侵權行為人再次傷害他人。這也是精神損害賠償人文關懷的內涵。其次 “人們對賠償金額的合理預期也應該符合社會的總體價值取向和我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國外有很多高精神損害賠償?shù)?a href='http://www.sdjlnm.com/anli/4.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案例,但這不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還不是很發(fā)達,國民經濟收入還很低。如果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不加限制,盲目滿足受害人的要求,就會脫離現(xiàn)實,難以實施。相反,精神賠償金額太低,不僅不能撫慰受害者的痛苦,也不能起到賠償作用,甚至無法彌補受害者的訴訟費用和治療費用。賠償太少也意味著對犯罪者的縱容和對其行為的肯定。因此,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徒痤~只能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考慮。應考慮到對受害者的有效安慰、對犯罪者的嚴厲懲罰以及雙方的實際生活水平,(三)法官自由裁量權原則。法官自由裁量權原則在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評估中的基本含義,是指法律賦予法官或合議庭的權利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靈活確定本案的具體賠償金額。一方面,我們定位了精神損害賠償?shù)幕竟δ?,以撫慰受害者的精神痛苦,但對精神痛苦的客觀描述不能做出數(shù)學評價。由于精神損害與物質補償之間沒有內在的比例關系,加之被害人個體差異的存在,使得他們對精神痛苦的感知不同,因此精神痛苦的個體差異具有典型性。統(tǒng)一確定賠償金額沒有科學依據(jù)。只有在法律框架和規(guī)范下對案件進行具體的調查、審議和均衡的認定,才能實現(xiàn)案件的公平正義。另一方面,我國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剛剛建立,缺乏操作經驗。在地域遼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情況下,不宜建立統(tǒng)一的剛性標準。綜上所述,法律最好賦予法官和合議庭自由裁量權,適用自由裁量權原則。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根據(jù)法律的一般規(guī)定,結合法官的實際經驗,法官應根據(jù)不同案件和被害人的現(xiàn)實感受,完成與被害人相似的心理旅程,感受和衡量心痛的程度,在法官公正的情況下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應當對審判后依職權收集和調查的各種證據(jù)、數(shù)據(jù)和信息作出判決,以確保案件中精神損害事實的真實存在。此外,法官或合議庭是否應支付損害賠償,以及如何確定賠償金額。筆者認為,這一原則的確立對法官和合議庭的司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在精神損害賠償立法中盡快確定這一原則,這有利于我國法律體系的嚴肅性和法律的正確統(tǒng)一,增強精神損害賠償實施的社會效果,加強對當事人重大合法利益的有效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討薪被打怎么維權
2021-02-02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公司咨詢律師費一般是多少
2021-01-20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的繼承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2-23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購房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只有兩年嗎
2021-01-13強制執(zhí)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拖欠運費孳息怎么算
2021-01-04收養(yǎng)協(xié)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怎樣為車輛買保險
2020-12-07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jù)如何確定
2021-02-25保險賠償后能減輕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18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不想再續(xù)保養(yǎng)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