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公民、法人因過錯侵犯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盡管條款中提到的“財產”和“個人”利益并不排除基于合同的利益,我國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沒有將合同債權納入侵權責任的保護范圍
應該說,違約責任制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充分保護合同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然而,在現代,隨著民事關系的日益復雜化,違約責任制度對合同債權的保護在特定情況下顯得越來越不足。其中一些損害來自合同關系內部,例如因產品質量問題對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的案件;還有合同關系以外的情況,例如第三方故意誘使債務人違反合同并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況。對于前者,違約責任僅限于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如僅保護財產利益,而保護范圍受“可預見性”的限制,因此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往往不夠;后者,如果基于合同相對性原則,債權人無權直接要求第三方賠償損害,以充分保護債權人利益,維護商品經濟的公平秩序,自近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在立法和判例上突破侵權法與合同法的界限。當違約責任制度對合同債權的保護無效時,及時引入侵權責任制度,補充對合同債權的保護。這一突破尤其體現在允許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建立侵權債權制度(一)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是指既違反合同規范又違反侵權規范,具有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一種違法民事行為,造成法律上民事責任競合的現象
違約責任只能賠償違約造成的財產利益損害,責任范圍也受到“可預見性”的限制,當債權人的非財產利益因債務人的違約行為而受到損害時,如果債權人要求對方按照違約責任賠償自己的損失,則受到極大的限制。然而,如果可以以侵權責任為基礎,就根本不會有這種擔心。債權人可以要求賠償其所有損失,包括精神損害和人身傷亡。此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在歸責原則、責任形式、免責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更有利于保護受害人。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另一方在侵權法的幫助下承擔責任將更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人變更是否影響債務承擔
2021-01-05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什么是自留地
2021-01-05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