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2004年1月,林XX成立了一家經營家用電器的私營公司。由于對市場形勢和消費方式的錯誤判斷,加上經營管理不善,僅半年時間公司就遭受了嚴重虧損。投資的30萬元不僅流動,而且還欠下了巨額債務。2004年8月,該公司被迫關閉。當時,四五十歲的林某某看到自己的半生積蓄一眨眼就漲了。他很不情愿。他還認為他很難度過余生。經過深思熟慮,他終于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計劃”。林某某隨后隱瞞了公司損失、債務和倒閉的真相。以資金周轉急需為理由,承諾月利率為0.5%,并向三位朋友各借10萬元,期限均為一個月。然后,2004年9月,為了避免生活在數百英里外的農村,林XX將妻子和女兒隱姓埋名。直到2005年8月,他才被公安機關抓獲。林XX既沒有聯系三位朋友,也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信息
律師回答說:
相關法律知識:
合同詐騙罪是指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或僅履行合同的一小部分,但不履行大部分合同義務,以欺詐財產為目的的巨額財產。民事欺詐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故意以不真實的情況作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另一方陷入錯誤的認識,從而發生、改變和消除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違法行為。兩者的相似之處在于:第一,兩者都發生在經濟活動中,并且有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合同;二是在客觀表現上都采取欺騙手段;三是主觀上都有明顯的故意,不存在過錯問題;第四,犯罪人可能擁有對方的財產。但兩者之間有區別:第一,目的不同。民事欺詐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手段,目的是使對方產生錯誤的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然后通過雙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來謀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它的本質是盈利。雖然合同欺詐可以客觀上導致他人某些民事法律行為的“意圖表達”,但行為人沒有誠意承擔約定的民事義務,而只是想讓對方履行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的財產。合同詐騙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財產為基礎的,而民事詐騙則是通過雙方當事人的履行間接獲得非法利益。二是客觀方面不同:在行為方式上,合同詐騙罪是一種行為;民事欺詐不僅表現為作為,而且相當一部分表現為不作為。合同詐騙罪應當由刑法調整,而民事詐騙罪只能由民法調整。第三,合同欺詐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和實際行動的能力。民事欺詐往往還存在民事內容,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一定的實際行動。第四,合同欺詐行為人往往假裝是法律身份,而民事欺詐行為人一般不需要假裝是法律身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行政警告處分會受到哪些影響
2021-03-09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涉外離婚孩子會判過外方嗎
2020-12-18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哪些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05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車輛上了全險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31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城鎮居民是否可以土地流轉
2021-03-25房屋拆遷中的拆遷獎勵到底能不能要
2021-02-06相對來說城中村安置房能買嗎
2021-03-04門面房沒有營業執照拆遷補償嗎
2021-01-31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2020-12-05鄭州城中村改造的意義
2021-01-20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27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征地賠償標準
2021-02-04國家拆遷還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2-27農村修路征地遷墳怎么安置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