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2004年1月,林XX成立了一家經營家用電器的私營公司。由于對市場形勢和消費方式的錯誤判斷,加上經營管理不善,僅半年時間公司就遭受了嚴重虧損。投資的30萬元不僅流動,而且還欠下了巨額債務。2004年8月,該公司被迫關閉。當時,四五十歲的林某某看到自己的半生積蓄一眨眼就漲了。他很不情愿。他還認為他很難度過余生。經過深思熟慮,他終于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計劃”。林某某隨后隱瞞了公司損失、債務和倒閉的真相。以資金周轉急需為理由,承諾月利率為0.5%,并向三位朋友各借10萬元,期限均為一個月。然后,2004年9月,為了避免生活在數百英里外的農村,林XX將妻子和女兒隱姓埋名。直到2005年8月,他才被公安機關抓獲。林XX既沒有聯系三位朋友,也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信息
律師回答說:
相關法律知識:
合同詐騙罪是指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或僅履行合同的一小部分,但不履行大部分合同義務,以欺詐財產為目的的巨額財產。民事欺詐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故意以不真實的情況作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另一方陷入錯誤的認識,從而發生、改變和消除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違法行為。兩者的相似之處在于:第一,兩者都發生在經濟活動中,并且有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合同;二是在客觀表現上都采取欺騙手段;三是主觀上都有明顯的故意,不存在過錯問題;第四,犯罪人可能擁有對方的財產。但兩者之間有區別:第一,目的不同。民事欺詐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手段,目的是使對方產生錯誤的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然后通過雙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來謀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它的本質是盈利。雖然合同欺詐可以客觀上導致他人某些民事法律行為的“意圖表達”,但行為人沒有誠意承擔約定的民事義務,而只是想讓對方履行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的財產。合同詐騙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財產為基礎的,而民事詐騙則是通過雙方當事人的履行間接獲得非法利益。二是客觀方面不同:在行為方式上,合同詐騙罪是一種行為;民事欺詐不僅表現為作為,而且相當一部分表現為不作為。合同詐騙罪應當由刑法調整,而民事詐騙罪只能由民法調整。第三,合同欺詐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和實際行動的能力。民事欺詐往往還存在民事內容,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一定的實際行動。第四,合同欺詐行為人往往假裝是法律身份,而民事欺詐行為人一般不需要假裝是法律身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業委會解散物業公司還有效嗎
2021-01-09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什么是專業的房地產評估
2021-03-18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房屋保險種類都些什么
2021-02-14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