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名義變更,通常是指公司變更股東名冊記載的股東資格的法律行為
結合我國公司制度,為便于研究,宜進一步擴大對名稱變更的解釋,即:,名稱變更的內涵還包括公司登記管理部門(中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股東變更登記。在我國現行公司制度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不僅要變更公司名稱,還要變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名稱;對于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僅要求記名股票的轉讓須進行必要的公司名稱變更。正是基于這些法律的規定,在目前審查股權轉讓協議效力的司法實踐中,通常將名義替代作為股權轉讓協議效力的審查因素。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審查應圍繞協議本身進行
這是股權轉讓協議效力審查的基本環節。作為眾多協議類型之一,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審查與其他類型協議的效力審查并無實質性區別。換言之,各國關于審查合同效力的基本法律原則也應適用于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審查。例如,股權轉讓協議效力審查的基本要素是協議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是否不足,協議主體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協議表示的形式是否合法;任何重大誤解或不公平的股權轉讓也可由雙方更改或取消;協議終止的,債權人自然有權終止股權轉讓協議。在現行法律制度下,以《合同法》為審查股權轉讓協議效力的基本法律依據,是審查股權轉讓協議效力應把握的中心。名稱變更僅是對公司不利的法律因素
盡管中國《公司法》對名稱替換有上述制度要求,但并未明確名稱替換的法律屬性。根據國外的慣例,更名僅是對公司不利的法律因素。所謂對公司不利的法律要件,是指名義變更是股權受讓人作為股東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的先決條件。未進行名義變更的,不得以股東身份反對公司。這種法律屬性表明,名義變更只是處理股東與公司之間法律關系的一種制度,對股權轉讓協議本身的效力沒有實質性影響。如果股權轉讓協議本身只是一種債權負擔行為,那么更名屬于物權處分行為,兩者有本質區別;另一方面,股權轉讓協議簽訂后,變更名稱只是協議各方履行協議的法律問題。顯然,債權負擔行為和物權處分行為、協議的效力和協議的履行屬于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法律問題。顯然,原始有效協議不會因為不履行而無效,無效協議也不會因為已經履行而無效。因此,就雙方而言,有效的股權轉讓協議仍然有效,無需名稱替換,而無效的股權轉讓協議,無需名稱替換,法律不應予以承認和支持。有效股權轉讓協議的各方有權要求變更名稱
所謂未變更名稱不得違反公司的法律規定。雖然它可以阻止股權受讓人行使股東權利,但其含義不包括有效股權轉讓協議的各方擁有要求變更名稱的法定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妨害公務罪緩刑前提是什么
2021-02-14導致患者死亡的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6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贍養人負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1-01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