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李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與該企業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期間,李聽說在外商投資企業工作的月薪為1800元,而在原企業工作的月薪為800元,這太低了,因此他口頭向原企業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原企業沒有立即回復。十五號以后,李彥宏離開了原來的企業,到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李的離開對原企業的生產產生了影響。原企業要求李復工,但李以向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為由拒絕復工。因此,原企業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上訴,要求李承擔違約責任。經審理,勞動仲裁委員會認定,李某違反合同,應承擔違約責任,外資企業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是建立雇主和雇員之間勞動關系的基礎。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法》對解除勞動合同作出了明確規定。《勞動法》第24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如果合同當事人想終止勞動合同,必須遵守法律規定。在本案中,員工李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顯然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首先,在通知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形式上,李只是口頭通知企業。這不符合《勞動法》第31條關于工人應書面通知企業的規定。其次,從李先生通知該企業時起,他在15天后離開該單位,到達一個新單位,這顯然不符合《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通知。當然,《勞動法》也規定,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包括以下三種:試用期內;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李某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不屬于上述三種情況。因此,他不能在任何時候終止合同,但應提前30天通知企業。第三,企業未答復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表明如果雙方未就解除勞動合同的事項達成協議,原勞動合同仍應有效,李某必須承擔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因此,李應承擔違約責任。此外,外商投資企業招收員工,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為《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合同未解除的勞動者,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本案的啟示是,合同雙方應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按照法律和程序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觸電死亡單位承擔的哪些責任
2021-03-19向海里傾倒廢棄物需要向哪些單位提出申請
2021-02-05反擔保成立的要件是什么,組合貸款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23關于職工死亡撫恤金如何計算
2020-12-14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保險利益原則的目的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