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合同期間支付保密費
人們常聽說,在勞動合同期間,工人承擔保密義務是一項法律義務。即使他們沒有簽署保密協議,員工也必須承擔保守商業秘密的義務。因此,在勞動合同期間,企業無需向勞動者支付任何保密費。是這樣嗎?事實上,中國的立法并沒有直接規定雇員的法定保密義務。《反不正當競爭法》關于保護商業秘密的最重要規定是“不得獲取、使用、披露或允許他人以不正當手段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言下之意是,如果它是正確的,就沒有法律上的保密義務。此外,《合同法》規定的合同附隨義務往往被視為勞動合同期間保密義務的“法定”來源。然而,這主要是對商業交易雙方的行為約束,工人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合同行為顯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平等交易。因此,當員工被正確告知商業秘密且合同法中沒有附帶義務時,根據現行法律,他們將不承擔法律保密義務。也許正是出于上述考慮,"關于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意見",,《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和《珠海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均規定,如果企業不繳納保密費,保密協議或保密條款將自動終止。幸運的是,由于這些強制性規定的立法水平和地域限制,我們不必太擔心
然而,更多的立法采取了相反的立場。2007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就是一個例子。《勞動合同法》關于保密義務的第23條只規定“雇主和雇員可以約定在勞動合同中保守雇主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密事項”,沒有提及是否必須支付保密費。《寧波市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第13條對企業技術秘密保密協議的內容進行了限制,包括:“保密內容和范圍、保密期限、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和其他需要規定的事項”。同樣,保密費也不被視為必須約定的內容之一。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員工沒有收到企業支付的任何保密費,甚至沒有簽署任何保密協議,也被判定為侵犯商業秘密的賠償責任。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此外,許多企業的保密協議中沒有關于保密費的約定,或者約定“雙方確認每月一定比例的工資作為員工保守商業秘密的報酬”。在將來發生爭議的情況下,當雙方都上法庭時,法庭通常會將類似的協議視為有效的
僅分析這一步驟就足以獲得第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即,企業可以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而無需支付任何保密費——至少這種做法并不違法。根據“自由而不禁止”的私法原則,法律不能對企業與工人之間的“談判”結果作出負面評價。然而,這一結論無助于我們繼續討論同一主題,也就是說,它無法為第二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提供任何有意義的幫助。離職后保密費的支付是否必須
鑒于我國相關資料較少的客觀情況,在保密費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試圖從國外相關立法中尋找理論支持,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查閱了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世貿組織在內的幾個主要司法管轄區的相關立法資料,沒有發現任何關于商業秘密“保密費”的規定。鑒于商業秘密的完全“進口”屬性,對于主要受外國法律管轄的中國來說,在法律制度較為先進的國家中找不到“保密費”的先例是極不正常的。當咨詢一位熟悉的外國知識產權法專家時,他也對我們的問題感到困惑,但他的這句話成為我們得出結論的重要機會:“企業的商業秘密是一種世俗權利。為什么要向員工支付保密費呢?“可以說,一個字就能揭開謎底!如果商業秘密的本質是絕對權利,法律就不需要直接規定保護商業秘密的義務。對于侵犯商業秘密,我們可以直接追究侵權責任。如果只支付保密費就可以使勞動者承擔保密義務,那么就否定了商業秘密本身的權利屬性。因此,問題的根源是:商業秘密是一項權利嗎?商業秘密權被確認的,權利人享有積極權利,即從權利人處知悉(包括合法和不正當)商業秘密的人,應當對權利人承擔法律保密義務。義務的期限以商業秘密的存在為基礎,并與其期限一致。不合法的理由或債權人的棄權不應被免除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1.中國加入WTO后必須遵守的《trips協定》第一部分明確規定:“知識產權的范圍包括商業秘密”
<2.1997年《刑法》第三章第七節明確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第二部分,顯然將商業秘密視為一種知識產權。近年來,國內立法、司法和理論都傾向于將商業秘密視為知識產權,本文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完全解決了。我們認為,企業不需要為員工離職后的保密義務支付任何保密費。理由是,商業秘密的本質是一項知識產權,除權利人外,任何未指明的人都應尊重商業秘密。尊重的方式是不以不正當的形式獲取、披露和使用企業的商業秘密。對于工人來說,他們自然有義務不侵犯企業商業秘密。該義務的期限僅與商業秘密的存在有關,與工人是否在職或離職無關,因為保密義務是源自商業秘密絕對權利屬性的法律義務,這是否意味著企業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是多余的?當然不是。我們之前已經分析了商業秘密的構成要素。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企業應采取保密措施。如果它們缺乏保密措施,即使它們滿足實用性、價值性和新穎性的所有其他要求,也不能稱為商業秘密。當然,他們不能享受只有“權利”才應該得到的法律保護。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確認哪些是商業秘密,哪些不是商業秘密,是企業對其獨特信息采取的保密措施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保密協議就沒有商業秘密,因此沒有保密義務,但不能理解保密義務來源于保密協議,保密義務只能來源于商業秘密;另一方面,只要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員工有義務不侵犯該商業秘密,無論企業是否專門為其支付保密費,無論員工是否在職或離職,法律對保密費的具體標準沒有統一具體的規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也不盡相同。200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也沒有規定保密費的標準和支付方式。《寧波市勞動合同條例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如果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保守商業秘密,相關內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仍負有保密義務的,原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保密補償金,保密補償金的金額為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造謠人身攻擊怎么處罰
2021-03-06涉外婚姻沒有結婚證可以離嗎
2021-02-20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以及如何繳納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19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對方虛假數據下簽的合同有效嗎
2021-01-10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車輛沒保險撞了人怎么辦
2021-01-22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論保險詐騙的共犯問題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