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馬云離開C公司,雙方自動終止了勞動合同關系。2003年5月19日,雙方形成了和解清單。結算清單表明,Ma在C公司銷售的產品的交貨和付款明細中存在未清往來賬戶。扣除C公司應付給馬的營業費和馬向C公司的借款后,馬實際欠了20多萬元,馬以債務人的名義簽字。隨后,C公司以馬云未履行還款義務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裁定駁回該訴訟,理由是該糾紛屬于勞動糾紛案件。C公司申請了勞動仲裁,在仲裁委員會駁回后,C公司再次向法院上訴
本案的主要爭議點是銷售人員是否應對未收到的款項負責,以及馬以“債務人”的名義簽署的結算清單是否構成債權轉讓
原訟法庭認為,馬在擔任C公司銷售人員期間,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與C公司發生債權債務糾紛,這應該是勞資糾紛。馬某以債務人名義在雙方結算清單上簽字,可視為其自愿償還其企業應收賬款和個人貸款的義務;同時,本協議構成債權轉讓,即C公司對相關業務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債權已轉讓給ma。因此,C公司要求Ma償還欠款的主張是合法的,并得到支持。二審法院認為,雙方簽署的協議中銷售人員的具體責任不明確,過于苛刻。應當認識到,如果銷售人員因自身原因無法收回貨款,則應承擔協助催款的義務,而不是自行承擔全部還款責任。結算清單是銷售人員離開工廠后業務和單位核算的最終結算記錄。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單位與個人之間以債務人身份簽名的債權轉讓關系。因此,二審法院改變了一審判決。在研討會上,代表們主要討論了銷售人員勞動合同的特殊性。銷售人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一種混合的法律關系——既不是純粹的勞動關系,也不是純粹的民事關系。因此,法院應當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判斷合同的性質。如果銷售人員與企業之間存在勞動合同,或者已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同時簽訂了專門的銷售人員業務合同,則雙方的關系主要屬于勞動關系,但也存在一定的承包關系。如果雙方之間沒有勞動關系,只有銷售業務合同,則雙方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在此基礎上可以是合同關系、代理關系、中介關系甚至紀律關系
,代表們建議,企業與銷售人員解除勞動合同時,銷售傭金不應作為工資經濟補償的一部分計算。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考慮到《勞動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保護普通勞動者的生存權,而不是高收入者的利益,代表們建議,應使用當地平均社會收入的一定倍數作為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基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屬于聲譽罰嗎
2020-11-17涉外婚姻財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11保險公司法律顧問費
2021-02-19一般保證
2020-11-09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行
2020-11-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