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勞動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勞資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勞動爭議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不僅需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因此,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證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發展,避免勞動爭議,是企業在用工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切實解決的中心問題,企業勞動爭議的常見形式是勞資矛盾的表現形式,直接反映了勞資雙方的利益沖突。目前,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勞動合同糾紛。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均為勞動合同爭議。主要包括勞動關系糾紛、集體勞動合同糾紛、勞務派遣合同糾紛、非全日制用工糾紛等,其次是勞動報酬糾紛。主要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因勞動報酬發生的工資核算標準和支付方式、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或違法扣款、未按約定支付傭金(或獎金)等糾紛,加班工資的確定、女職工工資的“三階段”支付等
第三是休息休假糾紛。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在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利方面應履行以下義務:遵守法定工作日長度,保證勞動者每周休息日,遵守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保障職工在患病、受傷期間的法定病假,保障女職工的產假等第四是社會保險糾紛。根據《勞動法》,用人單位應當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人,特別是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人,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第五是違約責任,《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種違約行為:一種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專門培訓后,勞動者在服務期內辭職;二是在競業限制期間,勞動者違反與用人單位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實踐中,也存在因一方違約而對員工經濟補償標準的爭議,以及因員工或用人單位過錯而對員工或用人單位補償標準的爭議第二,如何防止勞動爭議的發生。首先,要樹立“先合同后雇傭”的觀念。合同是通過“君子協定”的方式預先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解決糾紛的最佳工具。因此,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嚴格規范合同內容、合同簽訂、用工管理和勞動合同管理,對勞動內容、工作時間、勞動保護等作出明確規定,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在崗培訓、成本負擔、職工服務年限等也有競業禁止、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辭職、辭退、違約責任等規定,制定統一的合同文本,聘請法律顧問審核。要切實規范勞動合同的主體、期限、責任等內容,杜絕違反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二是嚴格依法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勞動報酬等事項,并明確加班、補休、支付的標準和方式。企業自身要規范用工考勤制度,做好詳細記錄,嚴格控制加班,及時安排補假。確不能休補假的,應當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支付。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休假制度,認真落實國家規定的帶薪年假、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假期,避免勞動爭議。要按規定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自覺承擔職工工傷待遇的費用和補償。確需終止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履行通知義務和經濟補償義務,但有必要保留相關的法律證據第三是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規章制度。我國《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企業必須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要求員工遵守,但必須注意其合法性。涉及職工利益的制度,必須報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批準,并保存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協商的書面證據。同時,要加強宣傳和宣傳。在對員工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時,應立足于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和人性化。既要避免勞資矛盾激化,也要有利于企業未來的管理和發展第四是建立有效的內部機制,防止勞資糾紛的發生。企業應按照“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原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勞動爭議內部防范機制。一旦發生勞動爭議,企業既能冷靜處理,又能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建立員工參與或影響決策的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群體環境和和諧的溝通氛圍,從物質和精神上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暢通員工訴求和溝通渠道,真正了解員工心聲,促進相互溝通。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通過內部調解機制將勞動爭議消滅在萌芽狀態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建筑面積與合同不符該如何
2020-12-20土地確權錯了該找誰
2020-11-11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質押的股份能夠凍結嗎
2021-03-17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什么
2021-01-25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1-10網上投保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7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