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仲裁原則
1.調解原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在作出裁決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仲裁。之所以規(guī)定這一原則,是因為雙方對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情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理解,對爭議事實存在分歧和誤解。大部分糾紛可以通過法制宣傳、說服教育、協(xié)商解決。同時,調解還具有簡單、靈活、方便、快捷的特點,以及緩和和改善雙方矛盾的作用。貫徹調解原則,要注意防止強迫調解和長期調解。強制調解違反了自愿原則,長期不作決定的調解違反了及時性、及時性原則,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結案,盡快解決爭議。這一原則的實施是由勞動爭議的特點決定的。勞動爭議與企業(yè)的生產和勞動者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長期拖延,將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勞動法》規(guī)定“仲裁裁決應當在收到仲裁申請后60日內作出”
3.回避原則。是指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仲裁員在仲裁勞動爭議案件時,認為因法定回避不適合參加審理,或者當事人認為仲裁員有回避情形,裁決可能不公平,他們可以申請更換他人,以保證仲裁的公正和順利。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由仲裁委員會決定是否采取回避措施。仲裁委員會由三方代表的單數(shù)人組成,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組成,均為多數(shù)成員。意見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仲裁委員會委員和仲裁員有平等的表決權。為了保證獎勵不因少數(shù)人意見不同而困難,少數(shù)人服從多數(shù)人,《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三條、第二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庭按照少數(shù)服從的原則作出仲裁決定對大多數(shù)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
一次裁決原則。勞動爭議仲裁原則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勞動爭議案件作出終局裁決的法律制度。這是針對前兩項裁決的弊端而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為貫徹這一原則,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服的,不得向上一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第二次仲裁。只能在收到仲裁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仲裁決定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按照仲裁決定履行。這一原則的貫徹落實,有利于及時、快速解決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上都是魯巴網小編組織的材料內容。我相信你看完后會明白的。我希望這些材料能幫助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您的情況復雜或有其他問題,律師協(xié)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人‘請’農民搶栽搶種想分征地補償款 法院認定協(xié)議無效
2020-12-13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注冊外貿公司的經營范圍
2021-01-22隱名股東能否工商備案
2020-12-26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交通事故中被起訴的對象是誰
2020-11-14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