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叫侵犯署名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署名權是表明作者身份和在作品上簽名的權利。”。使用他人作品時,應當寫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
假冒署名
假冒署名有兩種情形:一是擅自在作者完成的作品上署名;二是在非作者作品上署名。在第一種情況下,未經作者許可,簽名權受到侵犯。由于作者與作品之間的關系是未經他人許可而泄露的,因此作者的署名權應受到影響。當然,未經授權在作品中使用作者姓名也侵犯了作者的姓名權。在這種情況下,它是一種法律競合的現象。根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原則,可以認定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權。對于第二種情況,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肯定它侵犯了他人的名稱權,這就好比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侵犯了他人的商標權(名稱權也是商標權)。但這是否侵犯了簽名權?就美術作品而言,我國著作權法將“制作、銷售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視為侵權行為。因此,有人認為,至少上述兩種情形已被列入美術作品,這都是對他人署名權的侵犯。筆者認為,在非作品上署名只能侵犯署名權,不能侵犯署名權。因為署名權是確定作者和作品身份的權利。沒有作品,就沒有署名權。因此,不存在侵犯誰的簽名權的問題。就中國而言,僅僅通過認定侵犯署名權來保護作者特別是著名作家的權利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偽造署名有時會損害他人的名譽或名譽。比如,以作家身份出版劣質作品,不僅損害了他的人格和作品的市場價值,而且直接損害了購買者的利益,擾亂了正常的文化市場,這些都是現有的名譽權規定難以彌補的。鑒于現行法律難以對第二起案件提供有效救濟,為了公平起見,可以引用侵犯署名權的相關規定來判斷案件,但從法理上講并不合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輯的《伯爾尼公約指南》?, 作者認為,確認作者身份的權利包括禁止他人在非作者作品上署名的權利。這確實給我們啟示:在非作者的作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就是通過混淆作者的身份來獲取利益。這種行為可能造成多種損害后果,一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權;二是侵害他人名譽;三是誤導讀者;四是擾亂正常的文化市場秩序。因此,禁止假冒不僅是為了保護未經授權署名的作者的權利。考慮到這種行為涉及作品,著作權法予以禁止并承擔相應責任更為妥當
以上就是相關答案。一般來說,如果其他人侵犯了我們的版權,他們可能會受到懲罰。版權通常是作者在作品上的簽名。侵犯署名權包括作者完成的作品上的他人姓名,以及非作者作品上的他人姓名。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半掛車未上保險不賠付
2021-02-07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關于機動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01營業房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該如何計算
2021-01-27空掛戶能享受戶口所在地的拆遷安置嗎
2021-01-27公有房屋拆遷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