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一般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受權利人保護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商業秘密是國際上通用的法律術語。一些國家稱之為工業秘密和商業秘密,而GATT知識產權協議稱之為未公開信息,商業秘密包括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商業秘密,即未公開的商業信息,是指與生產、經營、銷售活動有關的商業方法、管理辦法、產銷策略、貨源信息、客戶名單、底價和招標內容等專有知識。技術秘密,即未公開的技術信息,是指與產品生產制造有關的技術訣竅、生產方案、工藝流程、設計圖紙、化學配方、技術信息等專有知識,是一種無形的信息財產。在商業秘密的國際保護領域,最重要的是給予商業秘密財產權的法律保護。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際商會就率先將商業秘密視為知識產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其創始公約中也暗示,商業秘密可以納入知識產權;直到上世紀90年代,《知識產權協定》才明確規定了“未公開信息”的問題,這顯然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在英美法系國家,商業秘密一般被視為知識產權或無形財產權,其立法以英國1981年《商業秘密權利保護法》和美國1978年《統一商業秘密法》為代表。長期以來,大陸法系國家對商業秘密的保護都是建立在合同法或侵權法的理論基礎上,現在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商業秘密的產權性質。比如日本新的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即根據民法財產救濟方法,賦予商業秘密的法定控制人排除妨害的權利。這意味著,盡管上述國家尚未完全接受產權理論,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確認了商業秘密的財產屬性,規定了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說明商業秘密權是一種財產權,即商業秘密的法定控制者依法采取保密措施,對其商業信息和技術信息享有專有使用權。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商業秘密權的客體是一種無形信息,不占用一定的空間,不造成有形損失,因此其權利屬于無形財產權。就權利內容而言,商業秘密權利人與有形財產所有人一樣,有權依法占有、使用、獲取和處分商業秘密,即有權控制和管理商業秘密,防止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和使用商業秘密;有權依法使用自己的商業秘密,不受他人干涉;有權通過自己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甚至轉讓所有權,取得相應的經濟利益;侵犯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未經權利人(商業秘密的法定控制人)許可,以非法手段獲取商業秘密并加以利用的行為,行為人包括:負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合同當事人;侵權的第三人;侵犯本單位商業秘密的人。所謂非法手段包括:直接侵權,即直接竊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并公開或者使用;間接侵權是指通過第三人竊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并將其公開或使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個人隱私算什么罪
2020-12-09怎么轉讓公司股權
2020-11-15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26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裝修合同到期未完工業主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23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交通肇事致死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2-16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