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方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房地產項目。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甲方出資600萬元,占公司股本的60%;乙方出資300萬元,占公司股本的30%;丙方出資100萬元,占公司股本的10%。公司成立后,丙方將75%的分紅權(占公司總股本的7.5%)以協議約定的對價30萬元轉讓給甲方,并保留其余25%的分紅權(占公司總股本的2.5%)及返還全部出資的權利。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甲方將其6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丁某,但在轉讓協議中,甲方同時聲明保留上述7.5%的分紅權。后來,C將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轉讓給了丁某。丁某據此辦理了公司變更登記,取得了公司共計70%的股權。公司產生利益后,甲方主張上述7.5%的分紅權,但未獲通過,引發糾紛。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對股東分紅權是否可以單獨轉讓以及轉讓的法律效力進行探討和分析。根據《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權、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因此,“股權是一項綜合性權利”。一方面,股權具有產權性質;另一方面,股權也具有參與和管理公司事務的性質。我國《公司法》對上述兩方面的權利作了明確規定。其中,財產權主要包括《公司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分紅權和《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的剩余財產分配權;知情權、表決權和被選舉權、表決權、救濟權等權利,提議、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的權利屬于股東對公司事務的參與權和管理權。一般來說,股東投資設立公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上述兩方面的權利中,股東參與和管理公司事務是實現股東財產權的一種權利,即行為權(或手段權);財產權是目的權。
在公司法實踐中,股東往往可以將部分股東權利,即參與和管理公司事務的權利轉讓或委托給他人,如委派他人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授權他人出席股東大會等并行使表決權。但是,股東轉讓或者委托他人行使這部分權利,不構成實質性的股權轉讓。作為股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東分紅權的轉讓無疑構成了股權的實質性轉讓。股東的股息權能否單獨轉讓?這種轉讓的法律效力是什么?我們不妨從另一種擁有綜合權利的所有權開始。我國《物權法》對所有權作了系統而全面的規定。物權法是一部具有公法和私法雙重屬性的法律。它不僅調整了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也調整了相關的社會公共利益。一方面,產權的種類和內容由國家通過立法加以規范;另一方面,國家通過產權登記參與產權管理,體現了國家意志。《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依法登記后生效,未經登記不得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動產,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物權法》分別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轉讓自交付時起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登記,船舶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航空器、機動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可見,物權可以按照權利人的意愿轉讓;同時,為了保護和管理物權,國家依法設立了登記等管理制度,具體物權登記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對所有權的界定是,所有權人有權依法占有、使用、取得和處分其不動產或者動產。因此,所有權與股權一樣,也是一項綜合性權利,它包括許多其他權利。根據《物權法》第四十條、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所有權人有權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設定用益物權,即將自己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與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分離,轉讓給他人。從《物權法》的上述規定來看,作為一項綜合性權利,所有權分離后可以轉讓。相反,所有權之所以能夠分割轉讓,是因為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同樣,《公司法》也是一部具有公法和私法雙重屬性的法律,是強制性法律和任意性法律的統一。與《物權法》類似,《公司法》也對股權轉讓和登記作出了相應規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將其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或者股東以外的人。《公司法》第三十二條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除應當登記股東名冊外,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
與《物權法》不同,《公司法》沒有規定股權的分離和轉讓,這也是一項綜合性權利。正是由于法律沒有相關規定,才出現了股權分置后能否轉讓、轉讓是否合法有效等問題,《公司法》沒有禁止轉讓部分股權,因此股東可以轉讓和放棄部分股權。這是股東自治,法律不干涉。結合本案,具體而言,甲乙雙方就丙方股權部分權利(即股東分紅權)的轉讓達成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圖。這意味著它是有效的,因為它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本協議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但是,由于《公司法》對股權分置權的保護和管理沒有相關規定,股權分置權因不能依法登記,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而無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這一結果是由公司法的公法和私法雙重屬性所決定的。綜上所述,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股東分紅權轉讓協議是有效的,對雙方都具有法律約束力;另一方面,股東分紅權轉讓由于不能依法登記,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不能成立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本案中股東分紅權轉讓的法律后果如下:
1。股東分紅權轉讓協議簽訂后,由于分紅權無法依法登記,丙方仍然是享有該部分分紅權的名義股東,甲方不能直接以股東的名義向公司主張和享有該部分分紅權。這部分股東分紅權只能以丙方名義行使,然后轉讓給甲方。
轉讓協議中這部分(7.5%)股權的分配是甲方有分紅權,丙方只有返還股本的權利。因此,根據協議,甲方有依法分紅的權利,也有剩余財產分配權中的部分權益,可以獲得超過股本的剩余財產,而丙方只能在剩余財產生產中取得相當于股本的財產。但是,如果分配的剩余財產不足以支付股本,丙方能否要求甲方補足股本?恐怕這是新一輪的爭端。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強拆后向哪個部門投訴
2021-01-25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緊急措施有哪些
2020-11-15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破產后債權人拿不到錢怎么辦
2021-03-09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精神暴力犯罪嗎
2021-01-16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期限嗎
2021-03-04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