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經營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棘手問題:履行合同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否則,就不敢承擔法律責任。
面對這一困境,企業該如何應對?企業只有充分理解單方解除合同的條件,才能走出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終止合同。”但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法律上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解除合同的權利義務,這是單方面解除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合同:。(1) 由于不可抗力,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戰爭、社會不正常事件等。(2)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的主要債務。一級債務即次級債務的對稱性,是指根據合同約定,當事人應當承擔大部分債務或者對債權人權利有重要或者根本影響的部分。(3) 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逾期不履行的。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對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債權人要求履行后債務人不履行。(4) 一方當事人因遲延履行債務或者其他違約而不能履行合同的。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條款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至關重要,一方違約將嚴重影響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的,當事人可以不經通知程序單方解除合同。例如,具有較強季節性和及時性的標的物遲延交付的,對方當事人有權單方解除合同。(5) 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工作條件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和提取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終止履行。履行終止后,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不恢復履行能力,又不提供相應擔保的,終止履行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6) 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借款人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貸款、提前收回貸款或者解除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應注意的是,如果一方單方面終止合同,應通知另一方,通知到達另一方時,合同終止。對方當事人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終止合同的效力。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開發商違約購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8公司注銷名下商標是否還有效
2021-02-21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朋友行政違法會如何處罰
2021-03-04出國留學生怎樣結婚
2020-12-15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婚姻糾紛一方不同意能離婚嗎
2020-11-10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簽訂保險單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0-11-11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