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上有很多種房子。作為買家,他們必須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他們既不能小看自己,也不能目標太高,以免將來給自己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搞清楚自己應該買什么樣的商品房之后,更重要的是了解開發商的資質。由于開發商和購房者之間存在嚴重的市場信息不對稱,雙方的地位基本不平等。實踐中,開發商利用集體土地開發房地產,開發商逃避預售資金,對預售房地產進行抵押,嚴重侵害了購房者的權益。第二,看清“內部認購”的真實面目很多開發商喜歡在樓盤預售前進行內部認購。一是造勢,二是發現。他們都在為預售做準備。對于買家來說,相對而言,內部認購的價格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對此,筆者認為,由于內部認購行為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也沒有納入管理范圍,商品房內部認購可能存在以下隱患:,開發商未繳納開發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日后難以取得房地產權證;
其次,商品房可能已由開發商抵押,買方日后無法取得房屋的全部所有權。
第三,由于內部認購合同未經政府部門登記,開發商可能會將一樓的房屋多賣出去。因此,購房者千萬不能因為內部認購商品房的所謂價格優勢而粗心大意。實踐中,為了盡快將商品房銷售出去,開發商和購房人在簽訂商品房銷售合同前先簽訂商品房預售認購書,購房人按照認購協議支付一定的款項。但往往在正式的商品房銷售談判中,因具體條款發生糾紛,無法簽訂正式的商品房銷售合同,雙方便轉而將購房者所交的錢是否視為定金,適用“定金罰則”而爭吵不休。對于認購書的法律性質,一般認為,如果認購書中含有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如商品房的位置、樓層、總面積、單價、總價、簽訂正式預售合同的時間等。,商品房認購書具有合同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認購金額為定金的,視為違約金。如果認購書中沒有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認購書只是一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購房人支付的款項應當退還。為了加快資金回籠,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開發商給一次性付款的購房者提供一定的折扣,一些經濟條件優越的購房者愿意一次性付款以避免麻煩。但這種做法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如果開發商開發不完,購房者很可能賠錢。因此,購房者應盡量根據開發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分期支付房價,盡量減少風險,避免日后被“套牢”。合同中約定簽約時支付房價10%的,開發商應保證工程竣工至4樓,買受人再支付10%的房款。房地產開發企業交付預售住宅商品房,一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完成建筑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內容;二、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3)本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件和設備的現場試驗報告;(4)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簽署的質量合格文件;(5)建設單位簽署的工程維修證書。商品房建筑面積以房地產測繪部門測繪成果為準。而合同往往是在測繪前簽訂的,因此,合同中約定的商品房面積往往與實測面積不符。
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與實際面積有差異的,按合同約定辦理;合同無約定,面積誤差率絕對值超過3%的,購房人有權退房。買受人不退房的,產權登記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的,由買受人補足房價誤差率小于3%(含3%)的部分;房價誤差率超過3%的部分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產權歸買受人所有。產權登記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率絕對值小于3%(含3%)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將房價返還給買受人;絕對值超過3%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雙倍返還購房人。7知道如何處理按揭大多數開發商寫在他們的銷售廣告多少年,他們將提供多少按揭,他們將提供多少按揭每月,以表明它是容易提供按揭。一些購房者還認為,在簽訂合同、支付部分房價、提交一系列房貸申請文件后,可以放心等著入住。實際上,提供抵押貸款的是銀行,而不是開發商。銀行在調查買方信用后,不得批準抵押貸款。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一些開發商將按揭作為一種銷售手段,但并不對外公開。
如果銀行不批準按揭或根本沒有按揭,而購房者已經支付了部分房價,那么購房者就非常被動。更好的辦法是對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未經批準的按揭申請如何處理作出明確規定。有的購房者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接到開發商的交房通知后,去樓盤看看,很多商品房的設施都不到位。對此,一些購房者急于入住,直接收回房產。部分購房者明確書面通知開發商不接受交房,并要求開發商承擔遲延交房責任。它們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前者收回后,即使該商品房根本不適合居住和使用,購房者也不能要求開發商承擔遲延交付的違約金。
當然,如果商品房存在質量問題,已經收到房屋的購房人仍然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因質量問題造成的財產損失,但這與開發商的遲延交付違約責任不同,而且證明房屋質量問題相當困難,賠償成本也很高。相反,由于開發商明顯違約,后者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的難度要小得多。9了解預售商品房轉讓的條件在房地產交易中,存在預售商品房轉讓的情況,即商品房原買受人將未完成預售的商品房轉讓給他人,俗稱“炒房”。因為預售商品房轉讓有利于轉讓方融資,對受讓方可能有價格優惠,國家可以增加稅收,所以雖然理論上存在爭議,但實踐中“炒房”始終是客觀存在的。但由于“樓花”畢竟不是現房,涉及復雜的法律關系,建議買受人在充分了解轉讓人原合同的具體情況后再作決定。簡言之,如果轉讓人已足額支付價款,轉讓預售商品房不需要事先征得開發商作為預售人的同意。買受人未支付價款的,轉讓必須事先征得出賣人同意。如果將轉讓的商品房抵押,情況更為復雜。但在任何情況下,預購人必須持已登記的預售合同和轉讓合同成為轉讓人,未登記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項下的預售商品房不得轉讓。
在購房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到提前買房的常見陷阱,比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維修費能否計入物業管理費
2020-11-17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程序有哪些
2021-01-10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離婚凈身出戶協議寫明不出撫養費是否合法
2020-11-14偷拍別人會被怎么處罰
2021-01-04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