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國家工商總局就發布了《住宅商業用途》的通知。住宅商業用途變更為商業用途的,經營者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時必須提交住宅商業用途所在地證明,即“住宅商業”必須取得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或者利害關系業主的同意書。《物權法》第80條也有類似規定,即住宅小區的商業用途,應當經全體利害關系人同意并形成證明材料,方可取得營業執照。申請人應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向建筑物的相關利益相關者進行咨詢。申請人還應承擔隱瞞真實情況的風險。住宅商業用地,一般經營者通過租賃關系取得使用權。一旦業主事后向法院提供侵犯民事權利的證據,租賃協議將被判定為無效,工商部門將以申請人“涉嫌提供虛假證明”為由吊銷其營業執照。《物權法》明確規定,住宅不得改建為商業用房,在有利害關系的居民簽字同意后,方可在住宅內設立公司。此后,最高法司法解釋曾表示,所謂“利益相關者”是指樓內的鄰居。也就是說,住宅商業用途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這種改變是有限的。據我所知,上海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限制。他們頒布并實施了地方性的《住宅物業管理條例》,賦予業主、物業公司和有關管理部門對未經批準的“住宅物業轉非住宅物業”進行起訴、制止和處理的權利。具體內容如下:業主或使用人擅自改變物業使用性質,損害其他業主和使用人合法權益的,使用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物業公司發現業主或使用人擅自將物業改為非物業,勸阻無效的,應當在24小時內向業委會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區、縣房地產管理部門責令業主限期改正,恢復原狀,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旦有人將房屋出租用于商業用途,造成周邊鄰居利益受損,受害人如何維權?如果鄰居認為公司的經營影響了他的生活,他可以先和業主協商。如果協商不成,他可以找物業或居委會進行調解,并勸說出租屋主讓公司騰退或撤走受限制的上班族。如果協商不成,受影響的業主可以以“侵犯相鄰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兩個司法解釋對“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原則上界定為建筑物內”,明確規定了利害關系人的最小范圍,即整幢建筑物的所有人。這將加大房改業務的難度。只要有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法院的意見,就可以“一票否決”。
如果住宅建筑用作商業建筑,業主應獲得周圍業主的同意。否則,業主可向小區物業及業主委員會提出上訴,要求其調解。業主可向違法業主發出整改通知書。如果業主不配合,可以通過工商局進行干預,并報有關執法部門按照物業管理規定進行處罰。如果沒有效力,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承擔民事責任。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通過以上的知識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有什么效力
2020-11-07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航班延誤險延誤時間如何計算
2020-11-23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土地流轉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