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徐先生(化名)在樟木頭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并與開發商約定于2008年9月1日交房。然而,開發商**城公司直到2009年9月1日才通知徐先生收回。
后來,徐先生指出樓內漏水,拒絕收回。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2014年,徐先生起訴開發商要求延期交付違約金。
去年,法院在終審判決書中稱,**市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將房屋交付給徐先生的事實十分清楚,法院認為,**市公司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公司違約責任的起止日期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但由于徐先生于2009年9月1日未辦理收回手續,訴訟未能提供涉案房屋因嚴重質量問題無法收回的證據。
更重要的是,從2009年9月2日到2011年9月1日,徐先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應該向**市公司索賠。然而,徐先生直到2014年3月27日才起訴**市公司,要求**市公司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近4年半后又沒有合法有效的證據證明為何提起訴訟。因此,終審法院認定徐先生的上訴已超出訴訟時效,駁回其上訴。
提示:
如果買房時發生糾紛,除了要保留好證據外,還要記得注意訴訟時效。在這種情況下,訴訟時效為兩年。超過訴訟時效的,買受人可能無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06年,張女士在黃江買了一家店。她與**房地產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合同約定,該商品房建筑面積104.78平方米,套內建筑面積83.62平方米,公共部位與公共用房共用建筑面積21.16平方米。同時,雙方還約定,當地區差距達到一定比例時,將“多退少補”。
然而,張女士在2011年辦理房產證時發現,房產證上顯示的建筑面積為87.49平方米,已建建筑面積為83.61平方米,分攤面積為3.88平方米。張女士以房產證面積與房屋買賣合同面積不符為由向法院提起上訴,并要求開發商在幾年內退還多交的房款約22.6萬元及房款利息。今年8月,該案進入終審。終審法院認為,雖然涉案合同約定該商品房應當成套銷售,并按套內建筑面積計算,但該房屋公共部分與該公共房屋共有的建筑面積并未單獨計價,故該房屋的建筑成本價此部分應包含在套內建筑面積單價中。
張女士對涉案房屋的房產證顯示,涉案房屋實際分攤面積比合同約定少17.28平方米。由于張女士已按合同約定支付了全部房款,應按合同約定取得建筑面積、已建建筑面積和分攤面積。最后,法院判決開發商退還約22.6萬元。此外,由于雙方對利息部分的約定不一致,法院駁回了張女士對利息部分的訴訟請求。
提示:
在購房合同中,一般約定購房面積,并采用“多退少補”的原則解決購房付款問題。因此,購房者在購房時更應注意購房合同與房產證上的合同是否一致,并保留相關證據。當發現房產證上的面積低于購房合同規定的一定比例時,可以向開發商要求退款。
案例3買“主題店”被廣告吸引后悔想回店?困難!
2013年7月,劉女士花35萬元在南城康城大廈買了一棟兩層商鋪。她表示,當時看好迪尼主題在樓盤促銷中的賣點,認為迪尼主題有很大的升值前景。不過,她沒想到的是,該樓盤的迪尼主題購物中心沒有建成成功,相關主題店甚至退出了購物中心。劉女士覺得上當受騙,要求開發商退鋪。她說,她買這家店是因為迪尼的主題,而開發商的廣告內容也大力倡導迪尼的主題。因此,她認為,即使狄×妮的標的內容未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也應視為合同內容。
但終審法院認為,本案中,劉女士提供的開發商廣告主要在一樓。由于涉案店鋪位于二樓,廣告內容并未對涉案店鋪作出具體說明和承諾,也未承諾將原物賣回。再加上劉女士提供的宣傳材料,表明是要約邀請,因此不支持劉女士退房需求。不要盲目地做廣告。購房者在買房前,應明確是廣告邀約還是報價,尤其是開發商和銷售人員的口頭接受。最好保留證據,盡量將承諾書寫入購房合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二手交易
買賣前自查違約成本
案例四:自己購買家具,用按揭銀行的9萬定金換掉這種情況
2014年12月28日,陳女士與賣方冼女士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雙方達成一致以后者名義以90.5萬元的價格購房。房屋應當委托擔保公司融資、贖回房屋,辦理贖回后的過戶及相關貸款償還手續。
陳女士說,合同簽訂后,她支付了全部購房首付和首付,但冼女士拒絕配合辦理房屋贖回手續,導致房屋相關手續直到起訴時才有進展。
鑒于此,陳女士認為冼女士存在違約行為,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一是冼女士繼續履行《房地產買賣合同》;二是案發后,冼女士立即為原告辦理房屋贖回及權屬變更(轉讓)手續判決生效;三是冼女士向原告支付違約金9.05萬元。庭審中,冼女士辯稱,雙方簽訂合同后,陳女士只支付了原10萬元定金9萬元,并要求她在合同簽訂后第二天返還定金,以方便她辦理銀行往來和申請按揭貸款。侯賢女士多次催促陳女士補交定金,并及時向銀行提交按揭貸款申請,但陳女士多次推卸責任。
冼女士從中介處了解到,陳女士已于2015年2月9日準備好申請銀行按揭貸款的全部資料,并于2015年3月10日發往銀行總部申請貸款。不過,由于銀行貸款政策的調整,陳女士第一次申請銀行按揭貸款只拿到了60%的貸款批文,即首付40%。陳女士沒有按照房地產買賣合同補足差額,而是擅自變更了貸款銀行。這種行為沒有得到冼女士的同意,嚴重影響了冼女士收取購房款的進度。
冼女士認為,陳女士逾期履行合同義務已構成違約。她向法院提起反訴,要求依法作出裁定:一是解除《房地產買賣合同》;二是陳女士向冼女士支付違約金(定金)10萬元。法院認為,陳女士隨后辦理的銀行按揭貸款手續因自身原因延誤,遠遠超出了在房地產買賣合同簽訂后7個工作日內提供完整資料的約定,構成違約。同時,未經出賣人同意擅自變更貸款銀行的行為也構成違約。最終,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陳女士的全部請求,并責令終止兩人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同時,責令冼女士沒收陳女士的存款9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對于檢察院管轄不明確的案件如何解決
2021-03-08遇到工傷事故現場如何處理
2021-03-14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什么樣的智力成果可以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2021-01-18什么情況下擔保人不能拒絕承擔責任
2020-12-13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