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在欺詐,開發商該怎么辦?合同欺詐,是指合同一方為了牟利的目的,故意隱瞞或者歪曲事實。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欺詐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數額,增加的賠償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兩倍。在實踐中,對于是否也應適用上述規定來增加開發商的欺詐責任,法學界存在很大分歧。多數人認為購房是一種合同行為,應當適用合同法,而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有人認為購房也是一種消費行為,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商品房時有下列情形的,買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賣方支付雙倍的購房款。(一)故意隱瞞沒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者提供虛假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售的事實對第三人或者房屋進行拆遷補償安置。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規定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欺詐案件的法律適用沒有明確規定,但從雙倍賠償原則的適用來看,上述規定原則上確認了購房者作為消費者的問題,這在司法實踐中具有歷史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平等,商品房銷售中的欺詐行為遠不止上述三種情況,因此希望有識之士再接再厲,爭取購房者作為消費者的地位,盡可能保護購房者的利益。需要提醒購房者的是,只有三種情況適用雙倍賠償原則,購房者在購房時不要大意。購房時仍應按本書前幾章所述方法對項目進行法律審查,以免上當受騙,無法索賠。如何根據相關法律政策解決房地產糾紛,房地產糾紛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通過以下方式解決:
1。因房屋的確認、使用、出售、出租、典當、抵押以及與房屋有關的房屋裝修、裝飾、設計、附屬設施等民事行為發生爭議,當事人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雙方協商不成的,由批準拆遷的主管部門或者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裁定。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3。單位內部公共住房使用權的建設和分配是單位內部的行政行為。因職工對本單位住房分配有意見或住房分配不合理而引發的糾紛,不屬于法院管轄范圍,應由本單位或有關行政部門解決。單位將公有住房使用權轉讓給職工,并簽訂公有住房使用合同的,職工因自身原因辭職、辭職或者被單位解聘的,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收回公有住房使用權,由此引起的糾紛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因此,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買方可以憑簽訂的買賣合同收集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讓法院為你伸張正義,使購房合同無效,這是購房者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您咨詢法律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狀態
2020-12-29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保險合同的三類主體是什么
2020-11-09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