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房作為商品的一種,受商場因素的影響。如果商家雙方協商做生意,消費者需要購買和使用的產品用于日常消費,就應該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因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應適用于房地產。自然,如果開發商在房屋買賣過程中“弄虛作假”,按照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應該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是消費者購買產品價格或服務成本的兩倍。但在實踐中出現的房地產交葛案中,有不少人認為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要求雙倍賠償,但勝訴者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是對產品房業務中“欺詐”的理解存在問題。
那么,在產品屋業務中,哪些行為可以被認定為“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欺詐”:。在銷售現房時,假冒偽劣的房屋被當作合格甚至優質的房屋銷售;
2。出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牟取暴利的;
3。普通合格房冒充優質工程,騙取優質工程漲價;
4。賣房子你知道你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暴露出售;
5。以最低虛標價、清算價等欺騙性價格出售房屋;
6。故意隱瞞開發商真實身份,或者以其他開發商名義銷售的;
7。利用他人或者其他方法進行欺騙銷售的;
8。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對產品進行虛假宣傳。
如果開發商在商品房銷售過程中出現上述情形,且開發商有意或故意,買受人可以以開發商存在欺詐行為為由,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要求雙倍賠償。第二,開發商何時應該雙倍賠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有下列五種情形之一的,房屋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支付的價款和利息,賠償損失,并向出賣人承諾不超過已付金額(1)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通知買受人就將房屋典當給第三人;(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將房屋出售給第三人;(3)現實情況故意隱瞞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同意書》的事實,可以提供虛假的《商品房預售同意書》;
(四)所售房屋已被典當的事實;
(5)出售的房屋已經賣給第三方的現實,或許是為了解決房屋拆遷補償問題。
基于上述情況,開發商應支付雙倍賠償,這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相信您看完以上介紹后,對開發商應該雙倍賠償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師網,他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簽訂交通事故的賠償協議應注意哪些
2021-03-06執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競業限制解除后是否要遵守保密協議
2021-03-21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